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斥英政府政策不当

2019-07-21 03:23: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泰勒不但当不了尊贵的皇家教授,更在几年后即一九六四年遭牛津解聘,但尚幸他的院士头衔准予保留。校方当然没有公布不予延任的原因,而据外界推敲,是他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一书内的史论惹起极大争议(见本版正文),导致他丢了教席。不过,他的出格史论,当非仅限此书。一九六二年,英国史学兼传记作家Woodham-Smith推出新书《大饑荒:爱尔兰,一八四五至一八四九》,书内狠批当年的英国政府对爱尔兰饑荒处理不当,导致生灵涂炭。泰勒在撰文回应此书时,不但附和对方,甚至质疑英方心存邪恶,藉着行之无效的措施,来个杀人不见血,让百万爱尔兰人活活饿死。泰勒这番言论,当然触动了英国官方的神经,而校方也感尴尬。接二连三的尖锐史论,恐怕就是泰勒丢失教席的主因。

  当然,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他随即转投北伦敦理工学院及伦敦大学学院辖下历史研究所,担任现代史讲师。教学的地盘虽然改了;他的出格言论却丝毫不改。一九六七年,他在报章撰文倡议废除车速限制。他认为,车速限制根本起不了加强道路安全的作用;反有增加风险之虞。文章见报后,惹来读者不满。有人甚至向报刊评议会(Press Council, 是报界自我规管的组织)检举他,指称他在文章的言论等同间接教唆他人触犯法纪。评议会经研判后,认定泰勒言论虽然极易惹起争议,但由於没有教唆成分,他绝对有权表达自己的看法。此事结果不了了之。

  一九七三年泰勒愤然退出汇集全国人文精英的英国学会(British Academy)。原来他是为了抗议学会开除一名经证实是苏联间谍的会员。他认为,学会既然只是一个由知名学者组成的学术协会,就只须着眼於会员的资历学养,什麼间谍不间谍的活动,一概与学会无涉,因此学会毋须与闻。

  身为史学名家,喜欢力排众议,甚至爱立怪论,始终易招风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