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当下乐迷对摇滚的喜爱,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态?
在乐迷中间,流传这样一个音乐圈鄙视链的说法:演奏和欣赏古典乐的人的水平最高,爵士次之,之后依次是摇滚乐、民谣、流行(POP)、说唱。这种鄙视链的诞生实际上与审美训练有关。
鄙视链越前的音乐种类理解起来的门槛越高,像古典音乐这样的艺术形式很难被人天然领悟,只有经过特定的审美训练后,人们才可以理解每一种乐器的美感、章节与段落间起承转合的含义。而佔有社会资源越多的人,越有机会进行更多的审美训练。这是由知识、技术、信息不对等造成的,是一种阶级差距的产物,对鄙视链下游群体的蔑视,也是一种主动性的阶级区隔,以证明“我与你不一样”、“我比你高级”。
然而,日前笔者在採访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杨云涛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姚珏时,他们认为,站在艺术的高点看待每一种艺术形式,“它们之间都是可以共通的”,是平行的。音乐本身不分贵贱,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做到极致都是宝贵的艺术品,更何况摇滚乐区别於其他音乐种类的特质,也是它最重要的意义之一,便是对消费社会和阶级社会的反抗。
一边听着摇滚乐一边大搞鄙视链的人,也许从来没有真正了解摇滚乐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