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建造、製造业古国系列四之三\战国支柱产业 莊子经理漆园

2019-08-11 04:23: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种植漆树、利用天然树漆,是古代中国人又一发明。从考古出土文物看,早在一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发现漆树液有高度黏性,将其用於木製器具、生产工具等黏连加固;涂刷在木器、陶器表面,形成一道防水、耐磨、光亮的保护层。漆与木器、陶器、玉石器等一起,成为先民最早依赖的生活资料。浙江萧山跨湖桥新石器遗址,出土距今八千年前桑木漆弓,刮去生漆灰之后髹饰本色生漆工序依稀可见,漆面光泽而且有油漆工艺的“流平”(漆面乾缩)现象。《山海经》多次提到漆树;最早地理著作《尚书.禹贡》,记载山东兖州、豫州(今河南)都“贡漆”。这是夏、商时期;到西周,种漆、用漆更加普及。《诗经》:“山有漆”、“阪有漆”,分属《唐风》《秦风》,地在今山西、陕西;今河南卫辉市一带《鄘风》:“椅桐梓漆,爰伐琴瑟。”椅、桐,都是梧桐类树种;梓为楸树;漆即漆树。以梧桐类树木为材,上施漆树生产的大漆,这是琴、瑟等传统中国乐器音色形成的物质基础,漆不可或缺。\姜舜源 文、图

  战国漆器 遍布各地

  研究者将夏代建立(约公元前二○七○年)之前作为漆器发生期,夏、商、西周、春秋(前四七六年结束)为漆器缓进期,战国(前四七五至前二二一年)为漆器大发展时期。考古出土漆器的战国遗址,遍布全国各地,甚至一地多处。湖北江陵县发现战国楚墓数十处,出土漆器数以千计。全国出土大量漆器的有,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江陵望山沙塚楚墓、天星观一号墓、雨台山楚墓、荆门包山楚墓、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山西长治分水岭战国墓、四川青川战国墓、荥经曾家沟战国墓、成都羊子山、湖南长沙楚墓、长沙浏城桥一号墓、湘乡牛形山、临澧九里楚墓等等。出土的漆器品种多,工艺水準较之前有极大提高。反映这时期漆器製造,已经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门类,并实现“产业化”,在不少地方已经是与青铜冶铸、陶器製造并重的“支柱产业”。

  莊子哲学 受益漆园

  战国哲学家莊子担任“漆园吏”,并在对漆林生长状况、漆器加工工艺观察研究中,获得不少灵感,激发了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认识。莊子哲学思想的形成,受益於漆园;从另一个角度说,莊子是卓越的漆树农艺、漆器工艺专家。

  《史记》:“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莊子,名莊周(前三六九至前二八六年),战国后期宋国蒙邑(今安徽蒙城)人,先祖宋戴公。宋国第一代国君微子启为商纣王之兄,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蒙是宋南部城邑之一,西、南均与楚国相邻。司马迁(前一四五至约前九○年)晚莊子一百四十一年,其《史记》在父亲司马谈(约前一六五至前一一○年)史料基础上写成,司马谈晚莊子一百二十多年,相当於由今看清末至辛亥革命之事,记载可靠。

  莊子一生主要是作“漆园吏”,经理漆园。製漆是当时支柱产业,漆园相当於当时大型国有经济林场兼漆器製造工场。邻国楚威王“闻莊周贤”,就派使者携厚重礼金,礼聘他出任丞相,好比如今不少企业家出任政府高官。唐之前实行“贵族政治”,屈原《离骚》开篇就标榜:“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莊子虽然并不富裕,但身为宋国贵族、大型国企总经理,也见识过财富。所以诚恳地对楚使说:贵国王所赠礼物可谓厚矣,所许相位可谓尊矣。奈何我不想为国务所羁而不得自由。就让我终身不仕,不违初心吧!谈话中“我宁遊戏污渎之中自快”,可见莊子热爱漆园工作。“污渎”指沟壑,漆树生长丘陵、潮湿地带,漆液才优质高产。有人“读书不求甚解”,认为漆园只是地名。《莊子》特别是其本人所作“内篇”,论漆树、漆艺甚详,没有丰富实践经验不可想像。

  漆树,古直称漆,为落叶乔木,分布於我国南北方广大地区,是最古老的经济树种之一。

  东晋崔豹《古今注》、南朝沈怀远《南越志》,保存较早割漆记载:割漆期为每年六至九月,选择树幹下部平凹、漆液聚集部位,先浅凿割口放水,随即凿深,向割口插入蚌壳或竹筒,漆液滴进其中,再集入漆桶。“初漆”水分多,乾燥性好;“中漆”三伏天割取,品质最优;“末漆”品质稍次;“尾漆”、“枝漆”为末等。拂晓漆液流量大,高温大雾天尤其丰富。天然漆中佔百分之一的挥发物漆酚,易造成漆农、漆工过敏甚至致命,但漆液一经凝固,便极为稳定和坚固,千百年不腐。

  “漆可用 故割之”

  老莊哲学主张尊重和爱护自然;割树取漆,伤害天然,却是他的职业。莊子於心不忍,为漆树鸣不平。《人间世》:山上树木成林,招致人类砍伐;油脂点燃明亮照耀,致使自受煎熬。桂枝可以食用,所以被採取;漆因为可用,竟被反覆切割。最后结论是:在这人世间,人们只知道有用的价值,即“有用之用”;殊不知“无用之用”价更高啊!

  《齐物论》同情遭受连年切割、伤痕纍纍的漆树:“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好好的树木,被人类砍得坑坑洼洼;泄漏的漆液凝固后,树身污秽不堪,不幸者甚至殒命。《齐物论》:“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槁木,流乾乳汁后乾枯的树木;死灰,漆器上漆之前打的漆灰底子,没有一点活性。

  莊子人生哲学是避世,他建议无辜受伤害的漆树也选择避世。《逍遥遊》借惠子话说:吾有大树,一无是处:树幹臃肿而不直,小枝捲曲又不合规矩,儘管生长在路边,匠人们睬都不睬。莊子说:你乾脆把它移到荒郊野外,远离人类,加上它一无可取,就永远免遭砍伐。他说的实际上还是漆树。

  当然,漆园生活更给莊子带来正能量,著名的“天籁”、“地籁”、“人籁”(《齐物论》),就是他长年林间生活所得。风过山林发出的音响为天籁,风吹山谷形成的音响是地籁,乐器弹奏出的音响是人籁。林间那些割漆后形成的窍穴,清风吹过清越悠扬,流风吹过雄浑激荡,厉风吹过大音希声(“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胜於一场交响音乐会。(“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於,而随者唱喁。”)

  “百年之木 破为牺尊”

  以木胎、陶胎製作漆器,是远古传统做法,其中木胎漆一直是主流。战国秦汉,出现用皮、铜、竹、骨、角、麻布等为胎骨的漆器,后世发展至“堆漆”、“剔红”、“剔黑”,堆砌两三百道漆製成奢侈品。木胎成型的方法,主要有斫製、挖製、雕刻三种。

  莊子通晓匠作原理,尤其关注其核心义理。《天道》开篇以“水静,则明烛鬚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说明自然之道在於静。《应帝王》由作器以“胶漆而固者,是侵其德”(以胶、漆黏合,损害木材本性),提出“附离(附丽,附着)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缠索”,主张不应让仁义遊走於道德之间,而干扰人类天性。

  他对具体工艺也有掌握。《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是製作写仿牛形象的祭器“牺尊”,斫製、挖製、雕刻等多种手法并用,木胎完成后,髹漆并加青黄各色彩漆纹饰。当时社会分工不会那麼精细,莊子的漆园既培植漆树,割树取漆,同时生产漆器,这是传统农业经济通例。

  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彩绘鸳鸯豆,属於雕製。带盖的深盘、细把、喇叭形底座,三部分接榫连结,盖与盘口子母口扣合。器身主体为静卧的鸳鸯造型,鸳首曲颈侧视,双翼收敛,曲爪,翘尾,均为半浮雕。器表在黑漆地上彩绘羽毛等纹饰,尾翼两侧对称绘有回首的两隻立凤,工艺与莊子上述描述颇为接近。

  “美成在久” “削木为鐻”

  实际上,像他文章“汪洋恣肆”追求美感一样,莊子很重视产品品质。生产过程要尊重客观规律,人为缩短工期害事,“迁令劝成殆事”;产品要久久为功,因为髹饰工艺一旦出错,往往前功尽弃:“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

  《达生》完整描述一位叫作庆的匠师,製作编鐘、编磬大漆木架的全过程:“梓庆削木为鐻(又作虡,悬挂鐘、磬等‘乐悬’的漆木架子),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问其有何高术,他说:“臣工人,何术之有?”只有一条:开工之前必须静心养气,三日不想封赏,五日不想毁誉,七日捨身忘我。这期间无公朝,心无旁骛,技巧专一,形销骨立。然后入山林,观天性,与自然同化,形躯至矣,形成一套鐻的蓝图。然后开工兴造,於是达到鬼斧神工境界。明仇英由漆工而为画家,齐白石由木匠而为画家,良有以也。而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编鐘架“虡”,与梓庆所说正相呼应。

  曾侯乙(约前四七五至约前四三三年),早於莊子六十多年。彩绘铜木编鐘架由两部分组成,长架长七点四八、高二点六五米,短架长三点三五、高二点七三米。鐘架为铜、木结合结构,木质立柱和横樑为斫製。两面三层曲折鐘架,由立柱和横樑等五十一个构件构成。中、下层两端和中间三组立柱分别为三个铜人,承重性能强;上层三个分组,两两成对三组立柱,均为木质。木质横樑、立柱均施黑漆,漆面以红、黄彩漆绘卷云纹、三角云雷纹。中、下层横樑上,还阴刻文字,标定各鐘悬挂位置。木架构不但支撑着鐘、磬,而且随着鐘、磬敲击产生振动,发出乐音,是这组“乐悬”音色的组成部分。琴、瑟以桐木斫製,就连后世考究的鐘表,也是桐木製造。这件虡木材也应是“椅桐梓漆”材质。

  战国时代科技、经济大发展,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莊子反对人类为享受大量攫取自然资源:“夫残樸以为器,工匠之罪也。”(《马蹄》)残害樸素的木材做成器具,这是工匠之罪。但作为漆园经营者,“纯樸不残,孰为牺尊?”(《马蹄》)不砍挖纯木,拿什麼作牺尊?理想与现实调和结果,他主张漆器、青铜器等,工艺不要过於华丽繁缛:“既雕既琢,复归於樸。”(《山木》)这是中国传统艺术最高境界。两千多年前就有大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莊子导航,令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焕发人文哲理的辉光。

(作者为中国历史文化学者、北京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