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医者之言\防秋燥的饮食要则\註册中医蓝永豪博士

2019-09-09 04:23: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沙参(左图)及麦冬是藥食两用的养生食材

  秋季的节气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个。今年的9月8日便是白露节气。秋季是万物成熟收穫的季节,气候由热渐渐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故人体经历着阳消阴长的转变。

  “秋燥”是指於秋季感受燥邪,而出现口乾、鼻乾、皮肤乾、咳嗽、气喘等症状的一种外感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当身体正气不足,不耐气候转变,人们未能适应由夏转秋的变化,而於初秋天气偏热的时候出现头痛、身热、乾咳、少痰或气逆而喘、口渴、鼻燥的症状,中医辨证为“外感温燥”;当深秋时出现头痛、恶寒、咳嗽、痰稀、鼻塞、咽乾的症状,中医辨证为“外感凉燥”。

清肺滋阴为重

  此时,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等,秋季皆宜以“养收”为养生原则。具体而言,秋天寒热的变化大,容易使人感受外邪,引发旧疾,身体宜顺应秋季气温开始下降而减少阳气之消耗,睡眠时间可稍为增加,但仍当早睡早起,务求积存阴精好防冬。另外,秋气主收敛,情绪不宜过於兴奋激烈,体能锻炼较夏季应该稍为减轻。

  秋季气候逐渐乾燥,外界的燥邪当令,易伤津液,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故饮食原则应以清肺滋阴为主。《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提到酸味有收敛肺气的功效,辛味则发散而泻肺,秋季养生宜收不宜散,因此在秋季,饮食上应当尽量少吃葱薑等辛味的食物,更不宜频频进食烧烤食物,宜选食具“滋阴生津”功效的食品,初秋天气仍然带有夏末的暑气,宜清热润燥解渴,秋末渐感冬天的寒气,宜益心健脾补肾。特定人群还需兼顾肠燥而当润肠,眼睛乾涩而当明目,肺燥咳喘而当降气止咳平喘。

  中医认为饮食应顺应四时,主张“不时不食”,而且讲究均衡、适量、不偏食,选择水果亦是这样。例如秋天燥气当令,养肺护肺以“润燥”为保健原则,秋梨、柑橘、大枣、柿子、提子及柚子等应季水果,均有生津止渴、润肺化痰的功效。

选吃润燥水果

  当中的秋梨性凉味甘微酸,具清热生津,润燥化痰,养血生肌作用;梨皮清心润肺的效果好;橙能润肺生津、理气化痰、调理脾胃;大枣性温味甘,以个大、色红、肉质油润者为佳,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柿子性凉味甘、涩,能清热润肺、生津解毒;提子具有良好的滋补作用,益气补虚,能开胃、利小便;柚子性寒味甘酸,具健胃消食、化痰止咳、宽中理气作用;苹果具健脾、开胃、消食,润肺作用。

  具有滋阴润肺作用的沙参、麦冬、百合等藥食两用的养生材料,亦常见於防治秋燥汤水食疗中:北沙参以枝条细长、圆柱形、均匀、质坚、外皮色白者为优,其性微寒,味甘,微苦,能养阴清肺、益胃生津;麦冬以饱满、皮细、糖性足、木心细、内外淡黄白色不泛油者为优,其性凉,味甘、微苦,能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百合性寒味甘,以瓣匀肉厚、色黄白、质坚、筋少者为佳,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