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东盟设厂成本急涨 港商要识计数

2019-10-12 04:23: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报讯】记者李永青报道:中美爆发贸易战后,不少在内地设厂的港商,为规避关税考虑在海外设厂。香港晶体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李锦雄表示,除了考虑关税问题,更要视乎竞争对手的取态及客户意愿,由於越南等东盟地区的工资涨幅惊人,同时还要计算运输及物料成本等因素,故在海外设厂殊非易事,须详细研究和计算各项成本。

  李锦雄昨出席一个研讨会时表示,虽然不少港商有意在海外设厂,但该公司却反其道,在港生产用於5G及汽车市场之相关高档产品,由於涉及员工数目不多,即使工资高於内地,但因可节省关税支出,故仍具一定吸引力。

  出席同一场合的金宝通集团副总裁(电子专业製造服务)易嘉礼表示,现时12亿元左右之产品销往美国。

  面对关税之影响,该公司会考虑先与海外製造商合作,外判生产给这些公司,但必须小心处理,因客户不一定会接受将产品外判,亦要预防外判商抢客。

  参加考察团了解当地情况

  另有商会人士指出,面对沉重的关税压力,很多客户未必愿意承担额外关税,要求厂家将生产转到中国以外地区,但对於一些财力人力有限的中小企而言,这绝非易事,必须了解当地劳工、环保要求、营商习惯及基建情况等,而投资额往往要过千万元,且近年大批公司湧到东盟等地区设厂,已推高工资及地价。

  因此,他建议,港商多参加贸发局及生产力局的考察团,并先与当地公司建立合作,若合作理想才作进一步投资,亦应谘询熟识当地情况的律师和会计师意见,以减低损手机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