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老店一甲子 闹市街巷飘豆香

2019-12-10 04:23: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店员从瓦缸扌毕豆腐花奉客

  香港闹市街头的饮品店,已被各式各样的珍珠奶茶小店充斥,中青人士宁大排长龙买珍珠奶茶,或是到美式连锁店叹咖啡,也少有去旧式豆品店喝一杯仅售六元的豆浆。传统豆品厂秉持旧有的经营模式,成品不变,装修不变,跟年轻人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更甚者,没多少年轻人愿意入行,传承或成了时代的眼泪。\大公报记者 陈惠芳 文、图

  某天下午走入旺角街市,只见挤满了小贩摊档,令行人路更显狭窄,寸步难移,小贩高声以平价招客。已近六十年历史的“人和荳品厂”躲藏在闹市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装修,门面有些残旧,毫不起眼,却又别具特色。店内地面铺上绿白阶砖,顶上的吊扇,旧桌椅,入来帮衬的都是街坊客,店员閒问一句要什麼,豆浆、豆腐花等转眼便送上。

  大瓦缸载豆腐花

  店内一个古旧大瓦缸非常抢眼,原来是盛载豆腐花的老“古董”。店员说:“这个是如假包换的‘古董’,用瓦缸盛载可保持豆腐花的热度,一般的铜器皿,保温就没那麼好。”见店员揭开瓦缸盖,只余半缸的豆腐花依然热气腾腾。店员送上一碗已加入糖水的豆腐花,桌上还有黄糖任客人添加。记者小时候吃豆腐花,惯了加黄糖,一啖入口,儿时味道湧上心头。豆腐花滑不溜口,“秒杀”一碗何其容易?

  店员除了厨房的师傅是男人外,其他皆是中年女士,她们身穿贴地街坊装打扮,没有制服,分外亲切。客人叫吃店员口叫落单,即时收钱。客人络绎不绝,亦有很多街坊来买豆腐,其中有一位伯伯买两砖豆腐,店员收他七元,伯伯说了一句:“咁贵嘅!”近来社会氛围欠佳,市民买菜更要精打细算。此时又听到门外一海鲜小贩大声叫喊:“八十元,有虾有蟹,好平呀!”感觉如今小贩生意难做。

  价钱实惠款式多

  传统豆品厂价钱实惠,豆浆售价六元,豆腐花九元,大碗的十二元,另有煎豆腐、煎饺子、油渣麵、韭菜猪红等怀旧美食供应。有位老顾客入店叫了豆腐花走糖水,店员问他何解?他说日日来吃,吸收太多糖分,惊糖尿高所以走糖水。他吃得津津有味,笑说:“最紧要师傅功夫好,不加糖食原味(豆腐花)一样好吃。”帮衬的客人大多上了年纪,间中有几位年轻人,有些看上去似是遊客,相信是慕名而来。在讲求健康的今天,店内同时供应无糖豆浆,记者叫了一杯,入口更能品到浓郁芬香的黄豆味。

  店员个个都说自己是打工仔。可能旧式店舖,店主和员工的关係如家人般,无分彼此。其中一位较斯文,加上她一眼关七,该是店主吧?她却说:“我都唔係老闆。”於是转问每日卖出多少碗豆腐花?她说:“哪有计算?卖完又整,总之师傅做到无停手。我们看似旺场,其实生意也难做。一砖豆腐先卖得几元,但背后有好多工序,我们每日做到无停手,有数得计,要卖几多砖豆腐才赚到舖头开支?”一语道出老行业的辛酸。

  豆品满载人情味

  目前在港的豆品厂约余十间,人和荳品厂佔五间。该店前舖后工场,工场由一位又高又胖的师傅打理。见他撞豆腐花,又将一板一板的板豆腐新鲜出炉,但过不多久,他便将板豆腐放入雪柜。师傅说:“要冷冻一天抽乾水分,明天酿上鱼肉,才可煎到金黄色的煎豆腐。”工场内有大木桶,以及陈旧的磨石器具。师傅说:“将豆打磨成粉,工序没什麼窍妙,都是浸、磨、隔、煮、撞。煮好的豆浆,会分三类处理,一些用来做豆浆,一些用来做豆腐,一些留来做豆腐花。做豆腐花,在桶底放点石膏粉,把豆浆一口气凌空撞下,等一会便凝固,但速度、节奏拿捏要恰到好处,否则豆腐花凝固不起来。其实豆品食物用料简单,只是工序繁複。(请人帮手嘛。)还有一位师傅,但他收了工。我们每日做十二小时,都几辛苦。(为何不请人?)哪会有年轻人入行,贪辛苦咩!叫后生仔做老行业,他们情愿去学泡咖啡,整珍珠奶茶,既有一套整齐制服,食物又高尚,足以令他们开心吧。其实老行业做得几耐得几耐,我唔知就唔谂咁多。(担心没人传承吗?)会有嘅。做豆品最重要的是工多艺熟,待上时间浸淫,但后生仔边有耐性。”

  初时见到师傅忙,表情严肃如“生人勿近”,当走入工场和他閒聊时又非常亲切。看在眼裏,店员亲如一家人般,一杯豆浆、一碗豆腐花、一碟煎豆腐,满载的都是人情味以及坚持传承的精神。

  人和荳品厂(旺角店)

地址:旺角奶路臣街3号E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