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计科峰与他的太阳能发电背包\大公报记者俞昼摄
翻看计科峰的朋友圈,他常常自嘲为是一家高科技的“皮包公司”,无论是请到大神级的专家加盟,还是专利申请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他都会在朋友圈裏留言道:我们向高科技“皮包公司”的路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当年马云创立淘宝网的时候还一帮人打地铺呢,调侃‘皮包’公司没什麼可丢人的,一步步把产品做好了才是硬道理。”\大公报记者 俞 昼
“现代人非常依赖电子产品,当手机电量低於20%的时候,就会产生电量焦虑。”针对这一痛点,计科峰的团队设计出一款太阳能发电背包,这便是他口中用来调侃的“皮包”。该包只要在室外自然光线下就能产生能量,为小型电子设备充电。“我幹了近二十年的商品推广,深知很多产品的需求压根儿就是设计者臆想出来的。事实上,产品功能是否符合用户的真正需求,以及他们是否买得起,才是一个畅销商品存在的最大理由。”
挖掘技术赋能新金矿
自嘲为“还算高级的打工仔”的他,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海尔、雅马哈、昊翔Yuneec无人机、汉能等企业担任产品和销售总监,打过很多营销硬仗,骨子裏就不安分。多年的商业摸爬滚打和历练让这位职业经理人练就了一副好口才,也拥有了令人羨慕的百万年薪。
“在汉能工作的时候,我接触到了薄膜太阳能这种以轻、薄、柔、高效率为特点的新能源技术,可以与建筑、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可穿戴装备、移动3C等各领域结合,实现‘万物发电’。”虽然薄膜太阳能的技术日趋完善,但它的商业应用仍停留在热水器等大型家用装备上。在计科峰看来,这种轻薄的便携发电材质可与中国传统的箱包、服装市场相结合,成为技术赋能的新金矿。
然而,由於汉能作为上游太阳能电池生产商,虽然拥有技术,但无法深入就某一个具体应用行业进行深挖再造,很多事情当时想做也做不了。这也让计科峰萌生了不如自己直接来做的想法。2018年底,他辞职创业,与三位合夥人凑了百万元(人民币,下同)的启动资金,决心深耕薄膜太阳能在传统消费产品的应用场景。
太阳能发电背包是公司的第一款落地量产的商品,主攻解决用户在户外手机应急充电的痛点。“箱包是一个快消品行业,我们做过调查,仅在中国国内市场,一年就要销售4亿隻箱包,市场规模高达2200亿元。然而,这个行业从上到下各种品牌、价格、功能、款式的差异都非常大,在我看来,在这样的行业创业才有机会。”
他解释道,如果一个行业都是标準化的规格,其实是很难打入的。“比如你手中的手机吧,虽然各家品牌各有特色,但总体上都长得差不多,这样很容易造成赢家通吃的局面,像手机品牌你数来数去也就是苹果、华为、小米这些,其他所谓的讲情怀的品牌都倒了。所以这种东西咱做不了,也没有必要去做。只有差异化的市场需求,才能产生商业价值。”
经过前期的市场调研和产品的设计製作,计科峰於今年4月在杭州创立了极狐科技有限公司。
增强箱包核心竞争力
“虽然中国年销售箱包4亿隻,但普遍为低端线,我去义乌小商品市场考察的时候,发现当地的箱包价格非常低,一隻仿皮质的双肩背包只要十几元,而且每家每户卖的款式都差不多。”他认为,传统箱包没什麼技术含量,这就导致了商家之间只能打价格战。“卖出一隻背包的利润只有几毛钱,反过来使得生产厂家也无心去提高背包的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薄膜太阳能的技术赋能,将一隻传统的箱包变成移动充电站,增强箱包的核心竞争力,也有了溢价的空间。”说话间,他突然卸下了一直背在身后的双肩包,递给记者说:“我们可是通过关係找了前任新秀丽的资深设计师设计的呢。”
事实上,如果不是他的提醒,记者完全没看出它与普通真皮背包的区别,因为无论是款式还是材质,都没有记者想像中的“酷炫”感。“我们是故意设计得低调些。”面对记者的疑问,他笑着说,因为这款背包是真皮的,定价1600元,目标人群是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所以背包的质感要“低调奢华有内涵”,而不是哗众取宠。
“你可别小看了这隻背包,从设计到製作实现我们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差点儿花完了启动资金。”他比画道:“一台消费类无人机从设计到量产也就几个月的时间,我想着怎麼着一个包三个月总能搞好了。没想到,因为涉及到稳定电流输出和走线等技术问题,好几次的设计方案都因为不能实现安全高效的充电而被推翻了。”
最终,拿到记者手中的成品,是一隻有点儿像TUMI双肩包的真皮背包,背包正面的下方有一片大约300平方厘米左右的蓝灰色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嵌在皮质的外框裏,边上暗藏了一个USB接口,不仔细看其实看不太出来。“就是这片小小的薄膜太阳能,可以在阳光下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同时为手机和PAD等小型电子设备充电,满足在户外的用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