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化已是全球要面对的棘手问题之一,本港未来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然而现时政府及社会只聚焦於基层老人服务,对较有财政能力的长者,暂时只得半官方机构如房屋协会为中产长者提供三数个可“终身租住”的长者屋苑,实是杯水车薪。如此缺口,确为私人企业投身其中打开了一个“方便之门”。\大公报记者:赵建强 林志光(文)
麦润田 林志光(图)
香港人口老化问题越趋严重,根据政府统计处进行的人口推算显示,本港未来人口老化将急速加剧,65岁或以上的长者人口,由2016年的116万人,约佔总人口的16.6%,至2036年料增长逾100 万人,至约237万人,佔总人口比例飙升至31.1%;而至2066年,长者人口更会高达259万人,佔比达36.6%。
老人服务属“朝阳行业”
相对於一些年轻的国家、城市,老人比例仅有10%,香港人口老化已经相当明显,仁山优社行政总裁佘隽知指出,“日本係全亚洲‘最老’的国家,有约30%人口係老人家,而香港10至20年后就会去到呢个比例”。因此,他相信老人服务在香港属於“朝阳行业”,未来有十多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
来自物业投资家族的陞域集团主席邓耀昇亦指出,长者居住问题关乎人口老化,是结构性人口问题。但目前香港社会舆论,似乎只集中於讨论基层长者问题,而且关注点多在於数量上是否足够应付长者需求,却较少关注长者服务的质量。邓耀昇看到其中的商机,相信安老养生可成为集团未来重点发展之一。
香港老人服务的“缺口”到底有多大?佘隽知称,根据目前政府数据,每年有超过一万人在轮候老人院床位,而轮候期长达22个月,“好多老人家连床位都未轮到已经过身”,数字几达每年5000人之多。“香港咁发达的社会,每年竟然有5000个老人家轮唔到床位而过身,其实係好讽刺”,他批评道。
而除了床位不足外,服务也“有参差”,佘隽知指出,目前市面好多传统安老院舍服务未到位,甚至有不少老人院爆出各种醜闻,“形象好负面”。他认为,目前香港开始进入老龄社会的中年人士,“好多都係高学历、高收入,而且愿意为自己的健康投资及付出,可惜市面上提供唔到呢类服务”。
这些问题,都为私营企业进军“银髮”市场带来了不少机遇。如仁山优社除了一般的院舍、床位设施外,也提出复康、保健、居家照料等不同增值服务,而陞域集团提出的银龄综合养生社区概念,亦是针对这些“付得起钱”的老人家。
私企有意併购拓展市场
展望未来,佘隽知称相信香港私营养老市场仍有很大发展机遇,不排除可透过合作、收购、讬管营运等各种模式拓展业务。而除了香港,“内地养老都有好大需求,一二线城市老人家消费力与匹配服务同香港一样脱鈎,有好大发展潜力”,因此目前公司正於广州、佛山、珠海筹备开设院舍,相信2020年内会逐步落实。而为保持香港医护标準的品质,内地院舍医护训练,也要以香港为标準,并会安排内地护工来港实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