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三味书意一联情 青灯重燃照夜京

2020-01-20 04:23: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三联韬奋书店裏的夜读者\网络图片

  如果说繁华绚丽是北京城的A面,宁静质樸的三联韬奋书店则可以代表它的B面。去岁末,这家老店在经历了近两年的改造后重新开业。今年四月,三联韬奋书店将再度恢复二十四时营业模式。这次改造之后,书店有哪些变与不变?实体书店渐入寒冬的背景下,三联韬奋书店又将如何突围?带着这些问题,大公报近日对三联韬奋书店总经理郝大超进行专访。郝大超表示,儘管时代变迁,业态更迭,但三联韬奋书店更多的是保持不变,始终用最好的书款待每一位读者。\大公报记者 张宝峰(文、图)

  夜半子时,似乎被书籍施了“定身法”的小刘终於展了展双臂,右手用力捋了捋头髮,旋又埋头於书卷文字之中。此时,北京东城美术馆东街早已人静灯熄,整条大路都已沉沉睡去,只有距离街角不远的三联韬奋书店尚为读者亮着盏盏明灯……这是二○一四年四月媒体报道中的一个场景,彼时三联韬奋书店刚刚开启二十四小时营业模式,并成为北京第一家“敢向时间叫板”的文化企业。

  从一九九六年拥有第一处独立店面算起,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扎根京城已经二十三年。二○一四年首开二十四小时营业模式,更将三联韬奋书店的声望推向了一个高峰。而始自二○一八年初、历时近两年的这次大修,无疑是北京三联历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纪年。诸多的变与不变,亦都在己亥和庚子的交替之中徐徐展开。

  光华流转 自如清风不变

  舒适的环境、图书的海洋、有序的陈列……走进重装开业的三联韬奋书店,很多读者都有一种同感──还是原来的味道,还是亲切的感觉。“在去年一场有关实体书店发展的讨论会上,我们内部就有过共识,儘管时代变迁,业态更迭,但三联韬奋书店更多的依然是保持不变。”郝大超说,坚持以图书为根本,坚持学术文化特色,坚持亲切樸实风格,坚持竭诚为读者服务,对韬奋书店而言非常重要。

  事实上,这次近两年的大修,更像是三联韬奋书店对自己个性的延伸和拓展:原来位於书店二层的雕刻时光咖啡馆,被改成了营业区,摆满了三联本版图书和艺术类书籍,另外还新设了文创品专区;地下一层另闢一处活动空间,可以举办讲座、沙龙等文化活动;二楼走廊变为开放,为三联书店店史陈列馆。

  “重装开业的三联韬奋书店新增营业面积四百多平方米,总面积达一千八百平方米,陈列图书近十万种、逾三十万册。”郝大超说,在动线设计上,黑色大理石通道形成的硬动线与书柜书台形成的软动线相结合,提升了读者的购书体验;在图书分类陈列上力求为读者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据郝大超回忆,这次重装开业当天,门前早早就聚集了大批的“三联粉”。“其中不乏六七十岁的老人。还有一位八十七岁的老人,自己一个人坐地铁,特地从距离书店二十公里开外的清河赶来。老人当时说,是从新闻上看到书店重新开张的消息,於是立即赶过来看看。”

  得文人垂青 定文化锚点

  三联创始於一九三二年,因为办店有格、书品上佳,三联书店很快便成为知识分子群体的精神家园。著名学者李零在重张庆典上说:“我是三联的读者,也是三联的作者,作者的本色是读者。我给三联写过九本书,《波斯笔记》是最近一本。二○二○年是我的本命年,我想把我的第十本书献给三联。”

  有媒体曾找到一份不完全统计的中外作者名单,他们都曾在三联韬奋书店与读者展开交流,或在这裏完成过学术交流,这份名单几乎涵盖了中国学界、文化界重量级的作者。这些发生在三联韬奋书店的文化对谈,也成为了中国当代时代文化的锚点。

  杨绛先生曾回忆过,自己有一次将围巾遗落在生活书店(后与新知书店、读书出版社合併为三联),回家不多久就接到书店的电话:“你落了一条围巾。恰好傅雷先生来,他给带走了,让我通知你一声。”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书店受到了空前衝击。二○一九年堪称实体书店的“彻骨冬夜”。先是单向街书店爱琴海店宣布进入撤店倒计时,随后读库贴出紧急甩卖通知,老书虫北京三里屯店宣布关门后不久,台北诚品敦南店也宣布将於今年五月关门……来自中国书店业的统计数据显示,二○一九年中国关闭书店总数达五百多家。这些消息令读者痛心并为之唏嘘。

  实体店寒流无碍三联坚守

  今年一月八日,二○二○中国书店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的《二○一九至二○二○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指出,当前图书出版发行业的整体趋势是:阅读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消费者购书总量持续增加,但图书消费的增长,网上书店佔据大半,而余下的份额并不足以惠及整个实体书店行业。在此背景之下,图书零售渠道的变迁已经不可逆转。报告直言,与网上书店相比,实体书店在为消费者提供购买便利上具有天然劣势。

  对於实体书店面临的严峻形势,郝大超有着清醒的认知,但他的内心依然十分淡定:“互联网无疑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衝击,但实体书店从来就不是一个好幹的行当,辛苦而利薄。但因为它独特的精神文化属性具有极大的挖掘弘扬空间,所以又特别值得坚守。”郝大超的自信还源於实体店与网店在供需两方面的不同,“实体书店拥有自己的购买群体,他们跟网购者只有很小的交叉。此外,网上书店的宠儿是畅销书,而我们的主体则是长销书,甚至包括冷门书,只要它们具有一流的文化价值。”

  走进任何一家三联韬奋书店,读者都能在显眼的位置看到国务院原副总理邹家华(邹韬奋之子)手书的店训──竭诚为读者服务。对於这一点,郝大超深以为然:“我们所讲的以图书为根本,在更深层次上,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以读者为本、为大众服务。”这一点,也实实在在地体现在三联韬奋书店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以图书的陈列为例,我们有一个基本的规则,就是读者够不到的地方,一律不能摆书。”郝大超说,“那些高处,可以放置书影或盆栽,但绝不会给读者出难题。”相比之下,如今不少网红书店豪华的装修、“顶天立地”的书架,虽然看上去十分震撼,但却失掉了那份最宝贵的人性关怀。

  类似这种对读者的细微关切,在三联裏面可谓俯拾即是:2.1米的高架、1.47米的矮架和书台的组合使得各种书籍可以方便取得,可以调节的书架层高、最底层带有坡度的书架让人低头就可以看见底层图书,深具匠心的图书分类与衔接使读者凭感觉就可以找到想要的书……“我喜欢借用吴清友老先生的一句话──知识被尊重,读者被款待。我相信,每一位进到三联韬奋书店裏的读者,都能真切感受到这一点。”

  三联与香港渊源深厚

  三联与香港有着深厚的渊源。一九四五年,因避战乱,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纷纷迁到香港。因为三家高度相合的理念与气质,加之都想将图书产业做大做强,於是当年就决定合而为一,“三联”品牌自此正式诞生。

  到了一九九六年,也就是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刚刚有了自家落脚地的时候,也是首先邀请香港三联书店的同仁赴京指导店面设计、图书分类、排摆衔接等,於是才有了中国内地第一家“卖场式”书店,并吹动了内地书店迈向2.0时代的先风。

  二○一二年适逢三联创建八十周年。北京三联、上海三联、香港三联,也第一次聚到了一起。三方负责人共同提出携手打造“大三联”的口号和愿景。自此,三子再度联宗。那之后每一年,三家都会召开联合年会,深入交流图书市场的动态,探讨彼此合作的方向,擘劃三联书店的未来。

  从二○○五年进入三联算起,郝大超早已是一个“老三联人”。对於三联书店的感情和书店未来的发展,郝大超也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迥异於其他人的情结,“我的老家在苏北,记得小时候,我家边上不远处就有一家特别小的书店。每次遇到什麼烦心事,比如受委屈了,被批评了,我做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去那家小书舖待一会,逛一逛,彷彿自己就有了铠甲。”

  三联韬奋书店这次重新开张的日子选在二○一九年十二月三十日,官方记录当日最高气温只有零下四度,也是二○一九年北京最冷的一天。当时空气中的阵阵寒意,与整个实体书店界面临的大环境颇为相似,而选择这一天重新开张,也颇有些逆势突围的味道。其实,对於三联韬奋书店的明天,郝大超的想法非常实在:“我就想,当有人疲惫或失意,求索或困惑,首先能想到来韬奋书店逛一逛,待一会儿,那就足够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