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毕淑敏的《花冠病毒》新近重版,本月上市
不知何时,一个未知的微小病毒,从寄居的动物身上进入人类体内。惊人一跃之后,世界为之颤慄。可以预见,这样的惊人一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会消失,人类和病毒的交锋不止於此。每一次人类的努力与勇气不该被遗忘,科学、文学都是其中熠熠发光的石子。而文学对人类命运的关照,可以说是最为温暖的──在科学无法抵达的时候,照亮了每一个惶惑的夜晚,让孤独牢笼裏瑟瑟发抖的心灵逐渐平静。
这大概就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长期居家隔离的我们,读卡缪的《鼠疫》、约翰.M.巴里的《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马奎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普雷斯顿《血疫》的初心吧──尚有一丝生活上的从容,去触碰这个令人类紧张、惶恐的话题,与曾经遭受苦难的人们有了情感的连接,也似乎看到了人类未来与病毒交锋的一幕幕画面。在书裏,我们看到前人的惊慌、苦难和教训,看到人类的无知、进步和成长,更体会到人性中从未改变的许多本性,比如善於遗忘。
与以上这些文学作品不同,8年前出版的科幻小说《花冠病毒》惊人的预言性仍让我忍不住慨叹──难道作家毕淑敏手握“水晶球”?否则小说中的故事怎麼与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切如此相似:
首先,病毒名称上的相近。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的新型冠状病毒在中文媒体统一简称为“新冠病毒”,与“花冠病毒”只有一字之差。只是,此“花”非浪漫之花,而是嗜血病毒的血腥之花。箇中真意味,恐怕只有以中文为母语的读者体会最深。
其次,疫情发生之地都在历史悠久、有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以及疫情发生之后的人间百态──瘟疫突发、信息不透明、封锁城市、民众出逃、抢购成风、临床藥物研发之争……这些都是任何外国文学作品无法给予我们地缘上的接近性、文化上的亲切感,乃至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说之处。
结合一线经历酝酿8年
这些也是2003年SARS之后湧现的报告文学作品所不能带来的酣畅的阅读体验──看看科幻小说《花冠病毒》,再环顾我们周围,文字映照出现实之魔幻,一幅虚实交织的魔幻现实主义图景就在眼前呈现,每一个读者都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心路历程进行“二次创作”,写出很多续篇……
2003年的SARS期间,毕淑敏因为当过医生当过兵,被中国作协选中参加特别採访组,开赴第一线;她忍痛离开患癌症的母亲,昼夜走访抗击SARS的一线医生护士,包括外交部、国家气象局以及从SARS中恢复过来的病人,目睹病人的痛苦和求生欲,医护人员的抗争与困窘。採访结束后,所有素材在脑中盘桓,她却迟迟没有动笔,而是陷入长长思考。她大量阅读书籍,从人类灾难史、瘟疫史、病毒学、到群体心理学、说谎心理学等。直到8年后,她开始写作,历时1年。最终,她的小说《花冠病毒》在2012年出版。
完成《花冠病毒》书稿后,毕淑敏说:“我的初心,希望它永是预见,而非重现。”
自我免疫是最后防线
我们当下经历的新冠肺炎疫情複杂性远非一部文学作品可以言尽: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疫区从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扩大到整个地球,地球村成为了一个“疫区”(小说中花冠病毒大部分控制在“燕市”範围内);与治疗SARS病毒一样,人类对新冠病毒至今没有特效藥(花冠病毒最终有了特效藥)……
读此书期间,疫情信息不断更新,文学与现实不断重叠。脑海中忽然冒出一个问题:如果8年前读此书,与今日感受有何不同?三言两语很难说尽。可以肯定的是,科幻与现实,过去经历的SARS与当下承受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共同交织於我脑海中,某些时刻分不清楚现实与虚幻。
可以明确的事情是,口罩、酒精今后会成为很多人的家庭常备卫生用品;病毒距离我们很近,个人不能仅依赖政府防疫、医生治疗、特效藥藥到病除,更要依靠自身不断地学习、锻炼及自律的生活,因为面对病毒最后的防线就是自我免疫力及乐观的情绪;生活节奏再快,阅读的内容不可限於资讯,还有各类专业书籍,科学信息,心理知识等,这些都将成为我们面对灾难时的“武器”。
一个月以来,越来越多中国人的感受是,中国按下了“暂停键”。写作至此,已经是深夜,手机收到几条新闻推送:“意大利决定关闭全国各地学校和大学”、“韩国失控!韩国确诊病例超5500”、“法国正式颁布政令征用口罩”,“香港出现全球首例宠物狗感染新冠病毒个案”……恐怕,全球就算不按暂停键,也要因为新冠病毒“抖三抖”。
面向未来 抱有期待
正如毕淑敏所说,人类和病毒必有一战,必将多次交锋,谁胜谁负,尚是未知之数。
SARS、伊波拉病毒、新冠病毒……触及一个微生物的世界,人类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病毒本身无罪,它们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人类是晚辈。人类或许可以结束一场疫情,但病毒在大自然的存在无法完全消灭。病毒是不会自己反思、决定不伤害人类的。而人类应该反思,对自己的生命负起责任。
最后,回到文学创作。西方作者喜欢面向未来,中国作者喜欢穿越回过去。《流浪地球》、《北京摺叠》让我喜出望外,看到了中国人对未来的幻想,对宇宙抱有好奇和幻想。中国作家更应该多一些对未来的想像,这是一个民族蓬勃发展的应有之义。
因此,我为毕淑敏想把此书写成一部科幻小说的勇气叫好!这本书是她的“百达翡丽”、“天梭”,更是她的“中华灵燕”──中国第一块完全手工打造的陀飞轮表。
《花冠病毒》新近重版,3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