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Roborn联合创始人潘嘉阳(左)透露,他与另一创始人麦骞誉(右)花了15日,每天20小时密集工作,终於成功研发出探温机械人
大公报记者王嘉杰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在香港有科技初创公司把握商机,研发出探温机械人,减低前线工作人士在防疫上的风险。数码港初创公司ROBORN联合创始人潘嘉阳透露,探温机械人结合了人工智能(AI)以及5G的技术,有效识别发烧人士,并设有拍摄功能,若日后发烧人士确诊,能追踪到相关的紧密接触人士。目前已有医疗中心使用,并获得医院、商场以及其他社福机构查询。除了探温机械人外,该公司还研发出送餐及清洁消毒的机械人,以减低前线工作人员染病机会。
潘嘉阳接受《大公报》记者访问时说,过去一直研发与大流行病相关的机械人,在传媒报道武汉封城后,马上与另一联合创始人麦骞誉商讨加快研发探温机械人,结果花了15日,每天20小时密集工作后,终於成功研发出来。他指出,首先开发探温机械人,是因为探温是防疫的第一线,同时亦是最需要人手的,但是人手探温不算是一个稳健的防疫工作。
可追踪周边紧密接触者
潘嘉阳解释,人手探温时,因为人手所限,往往把所有人聚集在一个地方,以加快探温,可是多人聚集,却增加了传染的风险。另一方面,人手探温亦会出现人为错误,例如走漏部分人,测温方法不对等等,同时也会增加探温前线工作人员染病机会。
要解决相关问题,潘嘉阳称,探温机械人要有三个要求,一是能够灵活移动;二是能够探测到发烧的人士,并会发出警号,通知机构的控制人员;三是若日后发烧人士确诊,可以追踪到他发烧时曾去过的地方,以及当时周边的紧密接触者。
潘嘉阳指出,机械人最难设计的部分是软件系统,包括使用人工智能(AI)探测人体温度,同时不会受到其他发热物影响,假设当一个人手拿着热饮走过机械人的镜头,机械人不会因为热饮的温度而发出警号。至於箇中的原理,麦骞誉解释,是利用AI识别,只针对人的头部形状测温,因此即使被探测的人裹着头巾、面巾或帽子,亦可以不用脱下而照常探测体温。
产品针对大型流行疾病
应用方面,潘嘉阳透露,已有医疗中心使用探温机械人,以更快分流发烧的病人,而机械人的设计亦是以服务医院为目标,设计要求更高。同时,目前亦有商场、社福机构及酒店查询甚至要求测试,公司亦会就不同场景对机械人作出调整。例如酒店会要求加上能即时对话功能,当发现发烧的客人,酒店工作人员可即时透过机械人的显示屏与客人沟通。也有部分机构要求增加医疗资讯,例如告诉发烧人士在哪裏等待人员到来再作探热和跟进,或是附近的医院及诊所。
潘嘉阳表示,机械人配有摄影功能,当发现发烧人士时,会连同周边人士的面貌拍摄下来,若日后该发烧人士确诊,政府可找出他曾去过的地方,以及当时他周边有哪些人。有关拍摄功能由使用机构根据法例决定是否使用,因为不同国家及地区的私隐条例不同,至於ROBORN则不会存有相关影片。
潘嘉阳强调,有了该款机械人,除了可以减低前线工作人员染病机会,亦可以减少探热或是长期坐在探热装置前的工作人员数目,可以更有效安排人手。而且相关机械人是针对所有大型流行疾病,并不限於新冠肺炎,相信日后及其他地区都有机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