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资投资者逐步开拓海外债券市场,与境内债市相比,美元债的高收益高波动特性给投资带来了机会与挑战。
笔者认为美元债投资可平衡收益和风险的关係,在匹配资金端投资需求和控制组合波动率基础上,追求风险调整后收益最大化。上世纪50年代Harry Markowitz提出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依然能够为我们配置债券投资组合提供指引。
考虑风险 追求最大收益
以2013-2019年全球美元债市场为例,中资和新兴市场高收益美元债波动率均高於投资级债券,与此同时,投资者亦获得了更高的信用溢价收益,体现了收益与风险相匹配原则。对比来看,中资高收益债年化收益显著优於新兴市场高收益债,且波动率更低,说明中资高收益债在这段投资期间具有更高的收益风险比。
以投资业绩基準为参照,信用评级有效配置可以降低组合整体波动率。作为同是长期正收益,但阶段性表现出负相关性的资产,投资级和高收益债在组合中起到良好的分散配置作用。
收益来源宜多元化
以上述美元债指数为例,中资投资级、高收益美元债历史年化波动率分别为3.0%和4.0%,受益於两者长期低相关性,中资美元债整体波动率则降低至2.6%。微观案例来看,2019年8月,市场在面临中美贸易谈判不确定状况下,避险情绪推动美债利率下行,高资质投资级美元债上涨,而高收益美元债等风险资产下挫,置换部分投资级至超跌的高收益债,不仅可有效规避“追涨杀跌”,更可能成为组合超额收益来源。
国家板块多元化配置可作为组合长期的alpha收益来源。作为中资投资者出海第一站,中资美元债市场可发挥投资者本土优势,不过随着投资者对信用理解逐渐成熟,中资美元债风险溢价有所下降。与此同时,美国、欧洲、新兴市场等其他美元债交易主题更加丰富,信用广度、深度更加多元化,如新兴市场美元主权债提供了投资国家信用风险良好机会。此外,全球各地区美元债与中资美元债亦表现出低相关性,具有不错的配置价值。
整体来说,笔者认为随着中资投资者信用研究实力增强,资金端对海外债券这一资产类别认可度持续提升,投资需求从中资美元债逐步走向全球债券将成为自然选择,也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广阔的收益风险图谱。
(作者现任职易方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