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艺坛动静/陈振濂:一个书法人与他的汉字承传/大公报记者 冯 雷

2020-05-10 04:23: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陈振濂在郑州作客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名师大讲堂

  初见陈振濂,是年初他在郑州作客河南印社名家大讲堂上,这场“篆刻的拓延与书法的收聚——关於传统书法篆刻艺术可能的未来发展路径”学术讲座,让狭长的会议室座无虚席,当时只能站在角落裏听课。一下午,丝毫不见他疲惫,始终情绪激昂,沉浸在讲学的乐趣之中。

  作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多年来深耕於书法创作与书法教育研究,提出中国汉字“艺术化的美育保存”方式,创立“蒲公英计劃”,用“楷法表现”守正创新,践行“东学西渐”理念。多年来,他在这一领域默默深耕,留住汉字文化中的远古记忆,让中国书法顺应时代、走向远方。

  层层推进发现汉字之美

  2017年,“蒲公英计劃”成为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推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举措。“当时很多人议论,这样的项目推广,为何是书法而非是美术、音乐、舞蹈?”陈振濂介绍,当时负责人解释说,书法侧重华夏汉字文明的传播,它背后更多的是代表浩瀚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蒲公英计劃”更有利於文化传播和民族的团结与融合。

  7年之前,陈振濂开始关注中小学的书法教育问题。他深谙书法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培养写字能力,而是让学生懂中国书法之美。“书法课应该像剥竹笋一样,让大家层层推进,欣赏汉字独有的魅力,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於是,陈振濂专注“蒲公英计劃”书法教师培训,让书法真正走进课堂。目前,杭州、富阳、宁波、新疆、西藏、河北雄安新区等地都逐步推行。

  陈振濂说,“写字”是文化技能训练,“书法”则是艺术的审美。提升大众对汉字的审美,是“蒲公英计劃”的目标,让更多的人能欣赏中国的汉字,这才是新时代书法教育的真正意义。

  艺术化的美育保存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一撇一捺都展示着中国文化的经典内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让亿万民众轻鬆诵读,这就是中国汉字,让其词语与意涵直接从两千多年前穿越到今天的日常生活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语音识别系统、键盘等逐渐代替书写,中国汉字的角色逐渐被淡化,这是人工智能、计算机等科技因素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就像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所提倡的汉字拉丁化、阿拉伯字母化一样,时代变迁中,新事物的衝击下总会有新的形势来代替它。但中国汉字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却是社会发展前行中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当下要延续汉字书写这一文化行为,最重要的是提升书法的魅力。”陈振濂表示,互联网时代,汉字传承应该是“艺术化的美育保存”,努力培养社会大众对书法的审美能力。只有让他们知道兰亭序为什麼好、颜真卿的楷书好在哪,做审美层面的传播者、解读者,与创作书法家进行互补,才能让中国的汉字千古不灭。

  “楷法表现”守正才能出新

  楷书,“书体之王”,非为书法挥洒个性的表现,反成“鸡肋”,因为很多人认为它缺少艺术自由表达的空间。陈振濂说,当楷书成了书法基础以后,其艺术发展之路被误解是停滞的。其实,这种误解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特殊现象。陈振濂提出“楷法表现”尝试化解对楷书的“误解”。1月4日,陈振濂在郑州举行“楷法表现──守正创新实验书法展”。这是他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对楷书进行研究实验成果的集中展示。陈振濂介绍,“楷法表现”以“美育”为先导,让大家看到经典法帖的“美”;又以技法为实践,将经典法帖的“美”化为手上的技法。

  这既是一次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也为楷书找到了一条适应新时代的艺术化道路。陈振濂强调,这次书法展是书法界的一次“科学实验”,而非一个句号或一份终了的考试成绩。他希望“楷法表现”能永无止境的探索前行。“楷法表现”的提出,折射出书法界开始重视对时代追问的回答。因为真正的书法家面向的不仅是个人成就的高低,更多地表现为对一个时代的责任。目前,“楷法表现”就是陈振濂针对时代追问的一个回答,也是对当下对书法界的一种思考。

  今天,书法界开始关注这个时代书法需要什麼样的艺术,而非只聚焦於怎样把字写好。

  图片:受访者提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