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见证峥嵘岁月 藏品失而复得

2020-08-02 04:23: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今人何以知晓城市的往日风情?香港艺术馆其中一个重要珍藏是外销艺术,即一些反映港口旧日民生、风俗、地方风貌的画作。遮打爵士在一九二六年捐出自己的收藏,当中涵盖大量外销画,莫家咏介绍:“这批‘遮打藏品’以十七至十九世纪南中国通商口岸面貌及外商在华经商为主题,是摄影时代前的珍贵历史图像。”

  她继续形容:“二百年前的中国贸易市场已经十分蓬勃,外国人来广州经商,甚至形成了‘十三行’,因为没有摄影技术,他们又很想带一些纪念品回国,就催生了外销画的出现:广州画家会画一些或反映港口风景、花鸟虫鱼,或展现市井小品的画作,卖给外国人。初时,主要画画家们熟悉的‘广州十三行’周边风景,后来开始画香港。”“遮打藏品”中有一幅石版画《维多利亚城(局部)》刻画铜锣湾至西环的景致,可见在十八至十九世纪的香港已发展成初具规模的商港。

  莫家咏带领香港艺术馆团队对这批“遮打藏品”进行研究时发现:“每一张外销画其实都不相同,画家细心记录建筑物变迁,是用画作记录的历史,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地位,且与香港也有很深的渊源。”不仅如此,“遮打藏品”更是香港艺术馆成立之后,最早一批进入馆藏的藏品,“事实上,遮打爵士的这批藏品在捐赠后历经战火硝烟,於二战期间遗失了四分之三,幸多得民间人士的守护,抢救回了四分之一的藏品供香港艺术馆收藏。为了令观众更清晰知道这段历史,我们在开馆时特设‘失而复得’展览,通过展示藏品讲述守护者的故事。”

  “守护者”包括参与日军港督府工程的判头冼子霖,当年他在废物堆发现了遗失的二十多幅画作,遂小心保护,用防水纸和麻包袋将它们包裹。在日军的看守下,急中生智,冒死偷运出港督府。他原想以湾仔骆克道作为藏画点,但因为担心被日军发现,最终决定转运至自己的家乡宝安县,从而避过了随后美军对香港湾仔等地的轰炸。香港重回和平后,冼子霖将以生命守护的二十多幅“遮打藏品”悉数捐出。

  有关藏品的守护故事,不仅只与收藏家有关,在遮打藏品的守护“失而复得”展厅一隅,还安排了投影仪放映,讲述修复师在修复外销画时遇到的挑战及解决方案,比如因为早期收藏环境湿度控制不理想,纸张出现类似变黄等一系列化学反应等问题的应对方法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