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普检Q&A/大公报记者 陈惠芳

2020-09-05 04:23: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政府推出普及社区检测计劃(普检),以尽早识别社区的隐形患者,截断传播链,为抗疫重要一环。部分市民对病毒的检测方式、取样等存在疑问,坊间亦流传一些不尽不实的说法,今次就由儿童免疫及传染病科专科医生何学工为大家释疑──

  问 不做普检无所谓?

  答 传统检测是先看医生,有需要才进行,或是为高危群组进行筛查。今次普检覆盖全港,为宝贵的实践经验,有助释除社区爆发疫情的疑虑,以及让大众不再恐惧染疫。

  问 身处检测场地会容易受到感染?

  答 检测场地空气流通,有关方面、前线医护等已作一定评估。

  问 如无“居家令”,检测后仍有机会被感染?

  答 新冠病毒潜伏期长达14天,有些病毒的潜伏期甚至超过14天,所以一次普检,不代表不需要再次检测。

  问 普检会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

  答 鼻咽取样时,人们可能会感到不适而缩开,影响样本。普检所採样本在一次测检后,若结果为阳性,衞生署会进行覆检。

  问 样本储存了个人DNA?

  答 深喉唾液或从鼻咽喉取的样本,理论上可检出DNA,但过程複杂且费用昂贵,找不到理由要这样做。参与普检的医护会严格遵守指引,抽取样本只作RMA(新型冠状病毒属RMA病毒)的病毒测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