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杏林细语/肠易激综合症中医治则

2020-09-20 04:23: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肠易激综合症(IBS)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註册中医郭岳峰最近接诊一位女病者,近六年来她时常头痛、胃痛,精神紧张时即感腹痛、腹泻,被西医诊断为肠易激综合症,给服抗抑鬱藥、止泻藥等。郭医师从中医诊断及辨证,认为病者是肝气鬱结,心脾两虚。

  他表示,腹泻是肝鬱脾虚证,需疏肝解鬱,健脾止泻,宁心安神。医治方法一是汤藥:归脾汤合痛泻要方加减。黄芪20克,生晒参10克,炒白朮15克,炙远志10克,茯神20克,白芷9克,合欢皮30克,夜交藤30克,珍珠母15克,炒山藥20克,炒薏米20克,焦神曲15克,当归12克,防风12克,白芍10克,陈皮6克。4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二是隔薑灸:第1次灸背部穴位,第2次腹部,前后交替,共6次为1疗程。三是忌吃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并放鬆心情,早睡早起及适当运动。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痛泻要方补脾柔肝;隔薑灸温经通络,调理脏腑,健脾止泻,提高免疫力。

  郭医师称病人经治疗后,头痛及腹痛发作次数较前减少80%;大便成型且每日1至2次。他指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病征,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为主,引致肠道功能紊乱,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存伴发,属肠胃病一种。患者以中青年人为主,发病年龄多见於20至50岁,尤以女性为多。按照大便的性状将IBS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四种临床类型。中国以腹泻型多见。

  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被认为是肠胃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脑肠调控异常、炎症和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发作的结果。此病无特异性症状,但相对於其他肠胃疾病具有一个特点,就是起病缓慢、间歇性发作。病程长但全身健康状况不受明显影响,症状的出现或加重,常与精神因素或应激状态有关;白天明显,夜间睡眠后减轻。

  目前西医对IBS的治疗限於对症处理。中医则提出治疗目的是消除患者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品质。治疗原则根据主要症状类型进行治疗,以及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治疗。

  该病者经中医治疗后,发现病情与精神因素有关,且内镜检查可以排除消化系统病变。结合西医检查结果,中医辨证为肝气鬱结,心脾两虚。治宜疏肝解鬱,宁心安神,健脾止泻。

大公报记者 陈惠芳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