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今年十一月於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会场内设有香港食品展区,展示由香港製造优质食品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商会人士相信,中央将更大力刺激内需,对港商来说绝对是一大喜讯,因为香港品牌凭着安全可靠这个“金漆招牌”,已深获内地消费者的信任。此外,港商亦可藉拓展内地市场来减轻对美国的倚赖,但即使政策再好,若港商不能把握机遇及主动出击,以及改善销售渠道不足和产品不接地气等问题,恐怕只会白白浪费这个超正的政策红利。\大公报记者 李永青
香港付货人委员会主席林宣武、香港中小型企业总商会会长巢国明、香港中小企经贸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黄达胜均异口同声向《大公报》表示,会议坚持扩大内需绝对是一个好事,因为中国是全球首个疫情受控的国家,亦是经济及生产最早复甦的地方,料中央未来推动一系列刺激内需政策后,各界对内销市场期望甚深,并冀内需市场可望成为港商另一个发展引擎。
政策红利 尽快善用
“目前全球疫情愈来愈严重之际,只有中国疫情已全面受控,成为首个走出疫情阴霾的国家,各项经济表现都大幅好过欧美,再加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扩大内需,港商深感机不可失,大家都希望尽快打入内销市场,不单可弥补欧美市场订单锐减的影响,亦能另拓新市场,故呼籲港商要尽快行动,趁内地仍睇好港产品之际北上,否则‘苏州过后无艇搭’。”巢国明冀港商能尽快善用政策红利,北上发展。
事实上,港商一直善用内地资源做大出口市场,惟内销表现却平平。林宣武对此亦感可惜,因为很多港商仍没有改变思维,只将内地视为加工基地,没有想到内销市场增长如此迅速,错失许多拓展内销的良机,以致风行全国的香港品牌寥寥可数。
林宣武认为,政府及贸发局可做好内地政策的研究,协助港商了解中央及各省市的内销政策,摸清重点和要求。“好似讲十四五规劃,内地每个行业和省市都有各自的十四五,内容相当複杂,港商未必了解箇中细节及重点,当局应聘请内地专家作分析,为港商指点迷津。”
巢国明亦同意,特区政府应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各部委及地方政府将有何后续措施,并尽快向港商提供信息,甚至应向相关部委争取有利港商的方案。他说:“驻内地经贸办官员要主动与中央部委及地方政府联繫,积极收风,再向特区政府和各商会通报;此外,特区政府亦要做好研究工作,例如内地已有推出不少重量级报告,但香港相关研究以乎不足,冀当局能拨款给大学或机构作出研究,以免港商错失先机。”
主动出击 加深了解
再者,港商本身亦要加大投入内销力度。近年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黄达胜表示,每届参展都收穫丰富,原本估计今届展览会不如以往,但仅首两日有几款产品已经被订购一空,证明只要产品优质,自然会有订单,故鼓励港商参加更多展览和访问团。商会人士形容,虽然许多做出口的港商知道内销市场潜力巨大,但却以不了解内地销售渠道及文化为藉口,令内销进度缓慢。然而,近年特区政府、贸发局、生产力局及各大小商会已提供不少支援,展览会、研讨会均数之不绝,若企业本身仍不肯踏前一步,便不能再埋怨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