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国宝命运/“二希”法帖回归路\王韵迪

2021-02-28 04:24:0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王献之《中秋帖》卷(局部),现藏於故宫博物院。

  二○二一年是著名的《中秋帖》《伯远帖》回归故宫博物院七十周年。七十年前,正是爱国侨领莊世平向祖国大陆传回此“二希”法帖流落香港的讯息,得周恩来总理亲笔批款购买,国宝才踏上回家之路。“二希”法帖回归背后,是一段曲折往事。

  一七四六年,乾隆帝下令在养心殿西暖阁裏添加了一间不足八平方米的书房,这就是著名的三希堂。“三希”得名於三件珍贵的书法作品,即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在康乾盛世的岁月静好中,代表中国文化顶级艺术成就的“三希”法帖散发着翰墨书香。

  “三希”聚首又分别

  “三希”都是晋人书法作品。晋人风神洒脱,化书为艺,“晋人之韵”也成为中国书法的核心审美要素。随着岁月更迭,晋人传世的作品稀少而珍贵。“三希”中,《快雪时晴帖》曾被认为是“书圣”王羲之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传为王羲之之子王献之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王珣是王羲之的侄儿,其《伯远帖》是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的东晋王氏家族法书真迹。

  “三希”聚首百多年后即告分别。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发,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一九二四年溥仪被逼迁出紫禁城时,企图将《快雪时晴帖》夹入行李带出,不想在神武门被查扣,日后此帖随同故宫其他文物南迁,几经辗转后被运往台湾,现存於台北故宫博物院。而“中秋”“伯远”的命运则更加颠沛流离。

  张伯驹刊文护法帖

  “中秋”“伯远”两帖被敬懿皇贵妃带出宫,后经其娘家侄孙售卖给品古斋,收藏巨擘郭葆昌在品古斋发现二帖后欣喜若狂,立刻购入收藏。“二希”暂告平安,与郭葆昌的专业和风骨大有关係。郭葆昌是著名瓷器鉴赏专家,景德镇御窰厂末任督陶官,也是故宫博物院瓷器鉴定委员。一九四二年郭氏作古,后人遵其遗志,将其毕生收藏瓷器全部捐给故宫,独“中秋”“伯远”二帖,备受郭葆昌独子郭昭俊喜爱,仍留作私人收藏。

  此后,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到北平视察,几乎已将二帖据为己有。收藏大家张伯驹获知此事后义愤填膺,一气呵成《故宫散失书画见闻记》刊登於《新民晚报》,曝光“二希”法帖的不幸遭遇,引起民众哗然,各界贤达纷纷谴责。迫於压力,宋子文不得不将“二希”法帖退还郭昭俊。

  一九四八年,郭昭俊一家携带“二希”至香港、台湾。郭昭俊原拟将“二希”售予台北故宫博物院,但台北故宫因经费不足无力收购,不久后郭昭俊又将其抵押给香港滙丰银行。至抵押即将到期之时,郭昭俊无力赎回,心急如焚。

  莊世平传话救国宝

  恰在此时,滙丰银行经理在一次聚会中透露了“二希”法帖抵押之事,在座的莊世平闻听后大吃一惊。莊世平深知“二希”的价值,一方面,他担心即将抵押到期的“二希”被外国银行收购,国之瑰宝从此流落异国他乡;同时,又囿於无法辨别二帖真伪,难以确认信息。仔细思忖之后,他即刻联繫了正在香港公务的郑振铎,将这一重要讯息传回北京。

  很快,周恩来总理获知事情原委。不久后,总理办公室传来通知:周总理认为国家未便办理交涉,拟请著名收藏家、原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胡惠春出面洽商,惟须保证其非贋品及安全送至国内。同时,派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长王冶秋奉命偕同上海文管会主任徐森玉、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兼程南下,主持鉴别收购事宜。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总理函件的全貌。函件用繁体字写着“同意购买王献之中秋帖及王珣伯远帖,唯须派责任人员前往鉴别真伪,并须经过我方现在香港的可靠银行,查明物主郭昭俊有无讹骗或高抬压价之事,以保证两贴能够顺利购买。”函件显示签发日期为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六日,落款和签发人都是周恩来。

  最终,郭家以除押款在内另付三万港元,合计四十八万八千三百余港元的价格,将“二希”法帖出售给故宫博物院。至此,“二希”法帖终於回归故里,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漂泊流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