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精神启示录/疫后精神海啸 不可不防\香港精神健康议会召集人 陈仲谋医生

2021-04-11 04:23: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COVID-19(2019冠状病毒病)随着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接种疫苗,乐观人士认为这个为祸全球的灾难,有望在年底受到控制。但另一方面,不少人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并预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会持续不断,需要较长的时间才可正式落幕,对全球70多亿人的身心打击将无法估计。

  世界各地注射疫苗的行动已陆续开展,但除了几个国家之外,远方的欧盟27国,印度、巴西;近处的菲律宾和日本等地,染疫人数不跌反升,迫使他们再要採取更严谨的防疫措施。

  香港的疫苗接种率亦较预期低,如果情况仍然是这样,恐怕在冬季来临前,70%以上市民打了两针,获得相当程度的免疫能力,以产生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效果的机会不大。全面恢复正常经济活动的计劃,也可能受到拖累。

  专家:更多人精神失衡

  大概因为港人防疫措施认真,染疫率逐渐下降,在短期内有望“清零”,但接种疫苗后死亡的个案曾经发生,使部分市民仍然採取观望态度。经过大约年半的磨难,港人的情绪负担日积月累,适应能力在某些层面会减低,甚至变得“风吹草动,草木皆兵”。这种情况不是香港的“专利”,而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特区政府同样需释除市民的疑虑。

  最近有权威专家召开全球性的视像研讨会,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使更多人陷入精神失衡的囹圄;估计欧、美地区的抑鬱症会激增三倍,如果事情属实,精神病有可能成为人类的“第一号杀手”(世衞在20年前準确预测精神病於2019年前后,成为仅次於心血管疾病最厉害的“催命符”)。上述的推断并不惊人,因为人们在经济衰退中、日常生活失调下,身边或有亲朋戚友、左邻右里染疫甚至死亡(全球接近1.3亿人染疫,而最终的死亡数字或会超过300万),纵然不至於惊心动魄,人们也会忐忑不安,衍生更多的抑鬱焦虑症。有研究推断在目前瘟疫笼罩下,患有抑鬱症的病人比一般人染上新冠肺炎的机会高67%。

  疫情未见底 人心难安

  而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精神问题,会产生普遍性的征状(详见附表),这些情况相信亦会在香港逐渐浮现。

  注射疫苗只是防禦性的措施,最终解决疫情仍有待科学家能研究出针对性的治疗藥物,譬如每年冬季流行性感冒,有特效藥“特敏福”(Tamiflu)把守最后一关。可是,到目前为止,不但疫苗的有效性尚待考验,而有效藥物的研製还未有具体的眉目,全球人类仍然不知道几时才可恢复正常生活,人们忧虑政府长贫难顾,家庭基本开支无法维持,堆砌了酿成抑鬱症生长土壤,所以世界很多先进国家已经预先拨款,筹劃各种措施,準备应对疫后的“精神海啸”。

  2003年的SARS病愈人士,部分在治疗当中服用高剂量的类固醇,形成“骨枯”,严重损害生活质素;现在COVID-19的康复者,亦有出现失去嗅觉的现象,他们如厕后竟然嗅不到粪便的气味,此征状有维持超过六个月的记录。总言之,21世纪这个全球瘟疫,人们仍然未能识破它的真面目,有关当局只能採取被动的角色,兵来唯有将挡。但精神健康的倒退就毋庸置疑,政府必须未雨绸缪。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