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经济透视/新时代女性置业“悦己” 成内房新动力

2022-05-02 04:23:4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调查显示,有74.6%的受访女性认为婚前需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新时代中国女性纷纷加入购房大军,贝壳研究院报告显示,2021年深圳购房女性消费者达54.76%。她们通过努力打拼、积攒首付,完成个人扎根大城市、安居乐业的梦想。与男性购房主要因受到“娶妻生子”带来的传统压力不同,女性购房多为“悦己”、满足安全感、为生活添一份保障和底气。\大公报记者 毛丽娟

  女性撑起居住消费半边天,居住消费“她需求”持续走强。贝壳研究院的《女性居住消费调查报告2022》指出,2021年,贝壳38城(包括北上广深等4个一线城市)交易数据显示,女性消费者比例仍呈上升趋势,2021年女性购房者占比48.65%,相较于5年前的2017年45.54%,高出了3.11个百分点。在一线城市中,2021年深圳购房女性消费者占比最高,达到54.76%,较2018年上升了4.18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其他一线城市。

  深圳购房女性占比最高

  是什么理由导致女性购房比例越来越高?又是如何承受购房压力?对于《大公报》记者抛出的疑问,何小姐颔首低眉浅笑:“我买房,纯属为了照顾自己的需求。”

  何小姐最早也是租房群体中一员,2014年,硕士毕业后的她到深圳发展,起初租在公司周围的红岭片区,方便上班,也方便个人社交;2015年,跳槽到一家深圳科技园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租房也随之搬到了科技园附近。她又坦言是个很喜欢居家生活的人,喜欢看各类装修类节目,2017年与父母沟通,想在市中心买个30到40平米的住房,但父母觉得市中心太贵了,不合适。

  2018年在辞职休息期间,何小姐大量看房,最终在宝安区选了一套80多平米的新房,总价400万元(人民币,下同)。“有2间房,方便父母过来住住,而买后妈妈就来帮手监工装修,一切都很顺利。”何小姐说,买房就是为了让自己高兴,就是照顾个人情绪,也是犒赏辛苦工作。在她看来,有了房子,身心更愉悦,生活多了一点甜。

  婚姻非必然 房子是必需

  深圳贝壳研究院院长肖小平认为,对追求美好生活上,不同女性群体有所差异,学历越高的女性消费者就有越强烈的“悦己”特点,女性教育与就业水平同步提升,增强经济独立性,也提升女性自我意识的崛起。就房子而言,学历越高的女性越关注颜值、个性等自我满足因素。

  32岁的陈小姐来深圳打拼8年了,起初住深圳宝安沙井片区,随着工作换到市区的会计师事务所,也搬到较近公司的福田区。“而立之年了,父母时不时旁敲侧击找对象的事,我只好说:找到好对象比买到好房子可要难多了。”陈小姐不认为婚姻是必需品,有自己房子才是必需品,有房才有家的温馨。

  全民“打新”热潮于2020年席卷深圳,陈小姐也逃不过焦虑,一度想问父母亲戚借首付,赶紧“上车”,也参与光明新区一两次“打新”,无奈僧多粥少,最终没有入围。

  随着2021年2月8日,深圳出台新的楼市调控政策、发布《关于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的通知》,弥漫在楼市的狂热情绪戛然而止。从那时开始,陈小姐不着急了:“这两年再等等,攒攒钱再说。”

  《女性居住消费调查报告2022》的调查数据透露,女性观念独立,婚前有套房成多数女性诉求。调查显示,有74.6%的受访女性认为婚前需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从整体看越年轻的女性的观念越强烈。肖小平分析,女性消费者对“独立购房”的需要,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原因:“房子比婚姻更让人有安全感”;“有一个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地方”;“在家庭和婚姻里更加有底气”,不愿意依靠伴侣,自己的居住美好生活更多源于独立的自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