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城中热话/市民盼第4针 放开打

2022-05-22 04:23: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谁可接种第四针

  疫情仍未放缓,卫生署辖下科学委员会前日建议七类有高暴露风险人士可打第四针,政府昨日宣布,18至59岁人士未曾受感染、符合相关规定的市民,即日起可到疫苗接种中心或公立医院疫苗接种站,凭“即日筹”打针,但不少市民踊跃前往疫苗中心想打针,才发现只限医护、安老业等高风险人士可接种,第四针仍未全面开放,“摸门钉”失望而回。

  大公报记者昨天到铜锣湾中央图书馆及礼顿中心两个疫苗接种中心现场了解,不少市民认为第四针信息混乱,他们认为政府应让想接种第四针的市民打针,不应设限。\大公报记者 邵颖、伍轩沛

  港大医学院内科学系临床教授孔繁毅曾于本月初表示,预计全港市民都需要在11月至12月左右接种第四针疫苗,因为Omicron病毒的免疫逃逸比较严重,因此在接种第三针疫苗后的六个月打第四针能够加强抗体水平,加上大部分新冠病毒在冬天较活跃,情况有如流感,市民在冬天来临前打针,保护力会是最好。

  卫生防护中心辖下联合科学委员会提出,接种第四针或能对较年轻的成年人提供短暂的额外保护,以预防感染及出现病征。未曾受感染的18至59岁的成人,若有较高暴露风险,例如安老或残疾院舍员工,或因个人需要、例如到海外升学等,经考虑对自身的风险和益处后,可选打第四针,但须与第三剂相距最少6个月。

  打针间距欠清晰 市民摸门钉

  “全力支持打针!”在铜锣湾中央图书馆疫苗接种中心的孙先生携女儿打针,已打三针的他表示,日后会考虑接种第四针,认为打针有效防重症,能更好保护自己与身边人,对于两针间的间隔时间则不清楚,认为政府应发放更多资讯。

  患有慢性病的郭先生早前确诊,康复后,想来接种第二针,他形容康复者及未确诊者何时打针的资讯“好复杂”,他靠同事通知疫苗资讯,认为当局指引应当更清晰。他透露,自己“以前係死都唔打(针)”,但经医生解说后,意识到打针可起到保护作用,认同接种重要。

  在官涌体育馆的社区疫苗接种中心,有市民昨晨到来想领取“即日筹”打第四针,但到达后才知道自己打第三针后未够六个月,不能接种。亦有市民因为“差三日先够六个月”,也未能打针,他认为打针是尽公民责任。一名已打两针及曾经确诊的市民说,担心抗体水平下跌,希望打多一针,当作第四针,但被职员拒绝,说电脑系统“过唔到机”,他感到难以理解。有市民忧虑最近变种病毒数量上升,认为打第四针能够加强自己的抵抗力。

  全民打第四针 防下一波来袭

  从事上门维修的卢先生说,自己从第五波疫情开始,便没有客人让他上门工作,一直失业至今。他已经打了三针疫苗,认为全民接种第四针,有助防控第六波来袭,政府应开放让所有群组接种疫苗,让他可以早日接种第四针,“市民应该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接种疫苗。”

  尚至医疗医务总监郭宝贤表示,第二针与第三针的间距是三至六个月,第三针与第四针的间距是六个月,可能因此令市民感到混乱。由于疫苗抗体水平会下降,他支持一般市民打第四针,但相信现阶段政府让高危人士优先接种,中心有空间应付打第三针及第四针需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