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新闻焦点/三条海隧研徵“塞车费”

2022-06-11 04:24:1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本港塞车问题持续数十年,红隧尤甚。隧道塞车或许迎来解决问题的曙光。立法会昨日公布“过海隧道挤塞徵费的原则”等文件,计划透过繁忙时段额外徵费,非繁忙时段则可减费的手段,冀能纾缓过海隧道挤塞问题。

  《大公报》获得消息,指该收费改革初步获得绝大部分立法会议员的共识,运输署稍后会再就实际收费等具体细节定调,计划极有可能在二○二三年八月政府收回西隧经营权时实施。运房局过去就过海隧道塞车问题提出的方案未获议会支持,运输署署长罗淑佩表示,明年政府收回西隧专营权,东铁綫过海段亦已通车,推出挤塞徵费方案的时机已成熟。但有汽车专家及驾驶者质疑该计划“焗住我哋畀徵费”。\大公报记者 叶浩源(文、图)

  大公报记者一连数日在早上及傍晚繁忙时段,驾车实测现时过海隧道的挤塞情况,发现红隧极挤塞,东隧行车缓慢,西隧则勉强可在管道内以时速约50公里行驶。其中,红隧往九龙方向隧道口的湾仔及铜锣湾附近一带,更出现车流倒灌情况,车龙沿告士打道延伸至夏慤道,在坚拿道天桥的车辆更塞回香港仔隧道口,本来数分钟的过海车程往往需要花上逾30分钟才能通过,使驾驶者和乘客难以预算交通时间。随着疫情缓和,旅游业等经济活动即将重振,交通挤塞情况恐会更严重。

  配合不停车缴费系统

  运输署解决过海隧道塞车问题的最新计划昨日出炉,惟坊间讨论多年的电子道路收费系统等方案依然落空,暂时先在三条过海隧道推行“挤塞徵费”。按该“过海隧道挤塞徵费的原则和西区海底隧道的接收安排”文件所述,重点之一在于因应隧道不同时段的挤塞情况收取不同费用,以遏抑和分散繁忙时段超额的交通需求。

  换言之,即繁忙时段需要增加徵费,非繁忙时段则可减费,冀能改变驾驶者的出行习惯,以降低隧道在繁忙时段的严重挤塞问题,提升道路使用效率。同时,再配合其他交通措施包括不停车缴费系统等,长远希望鼓励无刚性需求的驾驶者转乘公共交通工具,达至减少在繁忙时段使用过海隧道的私人车辆数目。

  据了解,今次运输署对该原则最终能否获得通过“审慎乐观”,政府将于2023年8月收回西隧经营权成为一大契机,加上港铁东铁綫过海段等交通配套逐渐完善,以及议会回复畅顺和社会气氛转好,都提供了可尝试调整过海隧道收费的条件。至于实际收费及时段如何划分等具体细节则未有定调,将会参考今年年底进行的《交通运输策略性研究》,该研究为十年一次的常规全港性交通习惯调查,样本采自35000个家庭,以了解市民的出行习惯,并分析和评估市民对私人车辆的刚性需求情况。

  东铁过海增乘车选择

  运输署署长罗淑佩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运房局及运输署一直想解决过海隧道塞车问题,过往曾尝试不同方案,但到了议会未能取得支持。今次推行过海隧道“挤塞徵费”建议,可谓“时机到”,首先在技术上有新科技支援的收费模式,另外明年政府收回西隧经营权,市民会期望政府调节三条过海隧道收费并一并解决挤塞问题;而东铁綫过海段已通车,过海的公共交通容量增加,亦让市民在过海隧道繁忙时段多一个乘搭公交的选择。运房局将于下周五(17日)往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就“过海隧道徵费”建议进行讨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