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余伟文:互联互通深化 港金融前景更广阔

2022-07-02 04:24: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数看香港金融市场25年发展。

  【大公报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接受内地传媒访问时表示,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经历几次大考验和挑战,但也取得了很大成就。有别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最独特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背靠国家、接轨全球”,随着互联互通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为香港金融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得天独厚的优势让香港始终稳居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之列。在国家推进金融改革和市场开放中,基于两地由来已久且紧密的金融合作,以及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论在离岸人民币业务、CEPA、QFII、RQFII,以至互联互通机制,香港在国家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平稳运作,互联互通机制已成为内地及国际投资者跨境资产配置的主要渠道。以股票通和债券通为例,目前国际投资者持有的A股有超过三分之二是通过股票通投资,买卖内地在岸债券的也有超过一半通过债券通进行,足见这些安排在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说明香港作为桥梁的重要地位。股票通“北向通”和“南向通”在2021年的日均成交金额分别达1200亿元人民币和347亿元人民币,按年增长32%和60%。债券通“北向通”日均成交金额约260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约34%。

  对于近期港元汇价明显走弱,金管局多次出手以维持港元汇率稳定,余伟文称,虽然环球地缘政治及通胀等因素,加上美国收紧货币政策,令到环球金融市场波动。但综合最新数据,以及金融市场情况,香港货币和金融体系仍然十分稳健,港元市场交易继续保持畅顺有序,市场流动性充裕,未察觉资金流动出现异常情况,亦无迹象显示有大规模沽空或冲击港元。

  人币国际化带来大机遇

  余伟文又称,回顾过去,有三大因素支撑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蓬勃发展:第一是完备的生态系统,包括与国际接轨的监管和司法制度,及丰富人才库,是香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元素。第二是市场韧性,香港金融体系具备高度的抗震能力,例如实施近40年的联系汇率制度一直保持有效运作,成功抵御各种危机和风浪。同时,香港拥有逾4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货币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第三是机遇,近年内地开放金融市场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为香港的金融机构和市场参与者带来不同机遇。结合目前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浪潮,香港作为连接内地和全球的桥梁,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2021年在香港安排及发行的绿色债务融资总额再创新高,达570亿美元,较2020年增加4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