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香海名山何来

2023-03-19 04:23:4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海名山牌坊

  沿路看见尸罗精舍、屯门佛教学校、挹晓亭,还有许多名目也不大晓得的密密麻麻的树。没来之前,心想着青山是香港佛教的起源地,会比大屿山有更多的寺庙,但沿途并没有给人太多佛教圣地的神秘感。唯独到了“香海名山”牌坊,才稍稍感觉到青山的不一样。这座牌坊建于1929年,四根麻石柱紧贴地面,即使在坡度很大的斜坡上,也能屹立近百年。牌坊上的瓦脊以陶瓷雕像作雕饰,描述的是封神榜故事,顶端大一点的雕像是身穿混天绫的哪咤和长出鸟嘴、双翼的雷震子,中间小的雕像则是讲述因劝阻纣王建鹿台而被挖去双眼的杨任,在清虚道德真君的协助下得以恢复光明的故事。这些雕塑的用意,或许与青云观有关。

  这座牌坊是青山寺“十景”之一,其实它还承载着1920年代香港的重大历史事件。1925年“五卅惨案”引发省港大罢工,香港完全陷入瘫痪状态。新上任的港督金文泰,一改前任的强硬态度,求助周寿臣等华人缙绅与广州国民政府斡旋,省港大罢工最终于次年结束。香港恢复了昔日的平静,金文泰更加重视改善与华人的关系,1927年、1928年两度与周寿臣等华人缙绅游历青山。这让他们深感荣幸,于是倡建这座牌坊,请金文泰亲题“香海名山”作为正面横匾,还请了当时在港的前北洋政府内阁总理梁士诒、前清翰林陈伯陶、伍铨萃撰写对联。透过“楼观参差清夜闻锺通下界,湖山如此何时返锡到中原”、“遵海而来杯渡情依中国土,高山仰止韩公名重异邦人”、“岸泊屯门幸我辈附韩子题名卜异日山河并寿,亭观海月叹此地无坡公游迹问何年笠履重来”的联句,可以感受到华人缙绅身处被英人割占的香港,流露着对祖国河山的依恋。这时距英国强租新界不过二十馀年,距割占香港岛、九龙半岛不过一个多甲子的光景,他们已无清末诗人黄遵宪途经香港时“水是尧时日夏时,衣冠又是汉官仪。登楼四望真吾土,不见黄龙上大旗”的悲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