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市场最热的话题,无疑是三大内房民企股价的狂飙。从周一至周四最高点,升幅分别达到243%、202%和50%。有内地股民在网上发文,声称从这次升浪中赚了300%,要感谢国家的政策。确实,内房的触底急弹,离不开超预期刺激政策带来的行业前景大幅改善,但是否已脱离险境走上复苏之路,相信仍有待数据的验证,以及整体经济的企稳回升。
这次大幅炒上的内房股,主要以面临破产边缘的民企为主,以3日时间和普遍50%以上升幅计,有些超乎想像。诡异的是,更受益政策、基本面更优的内房央企,在这个反弹浪中却表现克制,大致可以略去不计。不过,即使三大内房民企数日内数以倍升,市场估值依然非常低廉。根据公开讯息,五年前,三大内房民企市值(港元计)分别为3800亿、3600亿和2400亿;五年后的今天,市值分别只剩下300亿、135亿和85亿,也就是说,上周爆升之后的市值,仍然不到高峰时期的一成。更令人惊讶的是,三大民企的负债分别达到24374亿、14349亿和10038亿人民币。从任何角度来看,地产市场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之前,内房股的复苏之路充满坎坷。
聪明钱关注港股市场
虽然内房股投资气氛明显改善,但整体市况依然受外围拖累,疲弱不振,美元指数续创新高,令新兴市场无运行。外资行唱淡人民币汇率,导致人民币上周五创下16年新低。从积极角度看,随着内地在过去一周采取的稳经济举措超预期,市场聪明钱开始关注港股市场,港股曙光重现。从资金情况看,首先是北水继续买入港股,淨流入总额扩大至70.47亿港元,已是连续13个交易日淨买入,累计13个交易日金额约631.95亿港元。其中两大内房民企自9月5日连续三日获北水淨流入,金额分别达到5.16亿和9.3亿港元。
其次,内地最大基金之一高瓴资本,正计划成立一只规模数十亿美元的基金,买入中资股份。据称,高瓴拟设立一只3年期基金,目前正询问潜在投资者的意向。高瓴资本管理着逾1000亿美元公募和私募投资,以往有成功抄底的先例。2018年金融海啸时投资者逃离中资股票,高瓴基金和高瓴中国价值基金曾向投资者寻求数十亿美元入市。
此外,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建议设立资本市场平准基金。目前港股估值水平和活跃度已经非常低,上周四有700家个股无成交。李迅雷建议平准基金可以先从外汇储备资产中拿出一部分配置港股做起,再逐步把增持扩大到A股市场。中国公开的外汇储备规模超过3万亿美元,过去一年已经累计减持超过1000亿美元的美债。现时港股市场是AH股的溢价率高达143%左右,在港股通已经开通近10年的背景下,H股折价率仍处在历史高位,部分公司的股价只有对应A股的三分之一左右。地缘政治风险未来一段时间成为常态,提升港股估值只能靠自救。
目前的市场已出现“政策底”的可能性很大,不过考虑到内地监管层推出政策的出发点是“循序渐进”,市场触底恐怕也需要一个过程。上周内房民企的爆发,是各种刺激政策形成共力的结果。投资者要扭转对内地经济的悲观看法,亦需要看到更多实质性的政策,其中包括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放松限购、棚改2.0,以及中央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努力等。在悲观预期主宰下,套用股神巴菲特的话打打气:如果你等到知更鸟叫时,你将错过整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