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飞天”之美缘何香飘世界

2023-11-25 04:02: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展场主题布置。

  1877年,费迪南.李希霍芬出版巨著《中国:我的旅行与研究》,由此,“丝绸之路”第一次被用以指代中国丝绸西运中亚和欧洲的交通道路。

  在敦煌,古道之上羌笛悠扬,夕阳之下驼铃声声回响,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商贸重镇,东西方民族与文明、交通都曾于此交汇。其实这里的货物与人流往来并不算大,但往来穿梭的人们沿线传播文化的行为,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历史。

  比如,约公元 1世纪,丝绸之路上的商人最早将佛教传入中国,让敦煌成为了佛教传播的沃土;,西盛唐域的葡萄酒从丝绸之路在中国人的生活里蔚然成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人们以酒为媒,以酒会友;而中国的美酒也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去向世界各地,在觥筹交错体会到的凛冽、醇厚的口感中,来自中国的蒸馏酒声名鹊起。

  飞天作为佛教中的重要形象之一,以各种肃穆灵动的身姿出现在敦煌石窟中,他们或在凌空飞舞,奏乐击鼓,弹琴拍板,有的挽篮散花,或是捧着璎珞花盘,手擎香炉,冯虚御风,翱翔盘旋。

  相传,飞天的形象来自古天竺神话中的乾闼婆和紧那罗。“香音神”乾闼婆相传是一位男天神,住在花蕊中,擅音律,体有异香,随逐诸天,为诸天作乐,让佛陀面前鲜花不败,灯火不灭;而“天乐神”紧那罗能歌善舞,负责抚絃歌唱,与乾闼婆形影不离,琴瑟和鸣。

  从西域流入敦煌,两位天神的形象逐渐融合起来,集众家之长,以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了“敦煌飞天”——他们不长翅膀,不生羽毛,没有圆光,雍容华贵,主要凭借飘曳的长裙,飞舞的彩带而姿态优雅,生机勃勃,轻盈飘旋。

  飞天作为敦煌的形象大使,毫无疑问,它是东方审美的起源,是民族审美的基因,亦是东西方文明融合的重要特殊表达。1958年,这一香神与乐神的飞天合体形象,漂洋过海,在香港,被第一次画入彼时茅台酒厂的“飞天”商标,并在这里成功注册。

  在香港这座海上丝绸之路的驿站——传递着来自陆上丝绸之路的荣耀与浪漫,它宛如一种隐喻,自此,“飞天”被首次刻于瓶身,陪伴并记载着茅台出海的步伐,随之香飘世界,与更多的国际文明交汇相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