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商会吁建数据传输中心 湾区共享

2023-11-25 04:02:5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工业总会常务副主席陈伟聪(左)认为,宜促进香港与大湾区城市数据共享,捕捉数码时代带来的良机。澳门中西创新学院校长仲伟合(右)相信,未来20年的翻译人才,难被ChatGPT所取代。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早前印发《“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标志着“数字湾区”建设进入了全面实施的阶段,亦令人关注未来发展。香港工业总会常务副主席陈伟聪表示,早前该会曾就香港数码基建设施现况作调查,香港的数字经济规模被其他主要经济体大幅抛离,需大力发展数码基建设施,故建议特区政府成立数据传输中心,并建立加密数据、私隐保障等与数据共享有关的标准,促进香港与大湾区城市数据共享,捕捉数码时代带来的良机。

  陈伟聪昨出席“数字湾区 产业转型”圆桌论坛时表示,目前香港正在营运中的数据中心提供的运载容量,将于2030年前后饱和,而数码基建是十分耗电量的,故业界提出碳中和目标。同时,鉴于数据主权、人工智能(AI)和其他新兴技术的发展,特区政府有必要检讨现行数据法规是否追得上跨境数据交换的最新发展。

  仲伟合:产教融合帮助就业

  谈及数字时代对教育的挑战。澳门中西创新学院校长仲伟合表示,以往翻译专业一直是内地热门招生专业,对高考分数要求十分高,但自从ChatGPT出现后,很多人担心它能直接翻译成所需要的语言,促使翻译专业不再热门,忧虑这个职位会被取替。对此仲伟合相信,未来5年,甚至20年,翻译这个职业仍会存在。而且未来专业要更加融合,所以内地学界提出新文科和新工科概念,例如修读电脑的学生,要学习经济学或管理学。另外,未来人才培养,特别强调产教融合,课程按产业需求而设计,这样学生便不会出现毕业便失业。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内地附属公司总经理张丽英则表示,生产力局支援不少企业提及转型升级工作。例如企业面对一个新材料的问题,背后可能涉及机械、AI等因素,该局过去曾服务逾25个行业,了解行业内情况,故将逾千名专业人士串起来,向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同时,亦设有生产力学院,致力培育更多人才应对国际市场的转变,及支援香港和区内的发展,而部分内地职业院校,亦要求学院负责培训专业导师,将知识传播开去。

  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虞磊瑉表示,现时内地在数字创新的力度上很强,有很多地方已经超过香港,当然这跟香港和内地人口结构有关系,内地可以提供大量的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促成电商和外卖店。然而,内地媒体已开始反思电商的冲击,因这些电商走得那么快,头部效应又那么聚集,到底会对就业、对创新带来的冲击有多大呢?相反,香港在这方面做了一个比较好的平衡,所以内地和香港之间仍有很多相互借鉴的机会,并相信香港可以在硬科技方面做得更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