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艾蜜莉在巴黎》由莉莉.柯林斯出演女主角。
巴黎奥运会接近尾声,赛场内紧张刺激,赛场外巴黎的城市街景也吸引着世界游客。电视剧《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第四季即将回归,令剧迷期待。这部时尚青春喜剧,除了《色欲都市》的制作班底打造以外,其核心卖点还在于展示迷人的巴黎风情和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趁着奥运热潮,不妨煲剧“漫游”巴黎。\葛若凡
剧集讲述一位美国芝加哥的年轻女性艾蜜莉,所在的公司收购法国一间老牌奢侈品公司,她替突然怀孕的上司到巴黎工作。剧情冲突由此自然展开,各种啼笑皆非的情节,也伴随着一位美国女孩,要在一家法国人公司工作而发生。
以法国文化为底色
观众可从艾蜜莉的视角,了解法国的社会风貌和现代法国人性格特点。剧中,艾蜜莉要在一年内维持好和同事的关系,结交新朋友,尽快地融入环境。但她到了法国,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感受到的是格格不入,这在剧情的设计上属于“主观客体视角”,因为艾蜜莉有自己的角色思维,具有相对的主观性。而这一主观的视角又是绝对的客体(相对于主体)。
艾蜜莉在巴黎的生活,以及人际交往圈,这个核心叙事,将浪漫的法国人、塞纳河、万神殿、罗浮宫、巴黎圣母院,艾菲尔铁塔、红磨坊、法国美食、咖啡、时装表演、时尚、香水、法国的葡萄酒和香槟、香颂和玫瑰人生……都串联在了一起,也可以说是一部以法国文化为底色的都市剧。当观众认为一定可以看到更多时尚文化元素之时,女主艾蜜莉却不懂时尚,其随性的打扮也体现不同文化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也构成剧情和视觉的冲突效果。
城市风光尽收眼底
在剧情设计上,虽然采用新颖的主观客体视角叙事和分众结构,即借由艾蜜莉的视角逐步展开到剧情的多条分支主线上,进行多线叙事。但是剧情在第三季后,就彻底落入俗套和“狗血”的多角恋剧情,因而备受争议。女主角和结交的朋友用餐,离家很远,却“碰巧”遇到为自己煎牛排的厨师,就是自己的邻居,也过于巧合了,仿佛整个巴黎只有几个人。以及一句普通的牢骚,无非是法语中一些语法阴阳性的“老梗”,就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引起法国总统夫人的注意和转发,这些设置也缺乏逻辑的合理性。当然,相较于拍摄手法来说,比起其他的青春喜剧,有大量的画面叙事,并巧妙地运用构图、景深和光影展现法国风光,尽可能结合剧组拍摄的实际需要、演员的表演和剧本逻辑,呈现法国的城市气质和氛围。《艾蜜莉在巴黎》罕有地使用很多跟随镜头、过肩镜头来提高观众的代入感,方便观众可以跟随艾蜜莉一起领略巴黎的风光和社会风貌,也使用大量的开放式构图和纵深线索,为观众展现巴黎全貌,以隐藏更多画面叙事。
剧集还运用大量不同景深、不同机位和不同景别的镜头连贯的切换,无论是宏观上采用中全景和全景,还是微观上连贯丝滑地插入各种特写镜头,特别是中特写镜头等的运用,意味着有更多的画面信息呈现给观众,这样观众自然地会把角色艾蜜莉和周围的部分环境联想起来,再加上演员的演绎,观众的注意力不再单单在角色本身,而是关注到角色和部分环境、规定情境的互动。
此外,作为一部青春喜剧来说,剧集设计大量的标志性镜头来展现巴黎,这种安排并不容易,因为它可以非常有效地表现出复杂,非语言或对白可以表达的情节,画面叙事以及需要观众联想的象征信息。虽然标志性镜头往往需要对画面上的象征元素进行复杂的安排,才能展现出效果,但有时候简约的“法式”设计,巧妙的人物角色站位,生动地表演和恰如其分的镜头设计,同样可以表达出更多的含义,以艾蜜莉的视角带领观众游览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