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美丽的稻田。\大公报记者乔辉摄
夏日炎炎,阳光洒在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上,映照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的盐碱地如今已变成一个集农业、养殖和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园区。
过去,准格尔旗的这片盐碱地土壤贫瘠,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风沙肆虐,干旱少雨,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然而,随着稻田渔项目的实施,当地人引入先进的土地改良技术,将盐碱化严重的土地改良成一片片沃土。当地政府还在改良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稻鱼共作的模式,鱼类在水中生活,排洩物成为水稻生长的肥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水稻的根系对土壤有良好的固着作用,减少了水土流失,使土壤逐渐变得更加肥沃。
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的稻鱼共生模式主要借鉴了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的模式。观光园在建设过程中,通过整合1000亩盐碱地发展“稻渔空间”项目,利用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结合,发展生态观光旅游。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农业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还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观光活动和体验。\大公报实习记者 刘秋桦、李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