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电影《解密》改编自麦家的同名小说。下图:小黎黎(吴彦祖饰)是容金珍的养父。
作家麦家创作小说《解密》,发表前历经17次被退稿。小说发表22年后,这部因为内容涉及密码破译、心理描写,加上“情节挖坑”“难以视觉化”的原著,由编导陈思诚搬上了大银幕。\陈安煦
麦家原著里中外数学史、天文历法、无线电、解梦、棋艺、佛法,日据时期、渡江战役、冷战对抗、反特、保密单位等因素被电影改编为三条线索:容金珍(刘昊然饰)在养父家长大、被数学天才希伊斯(约翰.库萨克饰)收入门下、随“老郑”(陈道明饰)投身密码破译。情节集中在破译紫密和黑密。
场景转换巧妙
电影的第一看点是刘昊然的造型和表演。《解密》的男一号容金珍造型谢顶、眼镜,与刘昊然的少年感反差极大。身高184的他减重到117斤,变成肢体不灵活、眼神和脖子都有些僵硬、内向敏感的数学天才。刘昊然准确地把握角色在数学领域的热血激情和迷茫困惑、对市俗生活的钝感、在梦境与现实之间的挣扎,转型可谓成功。陈道明扮演701局长老郑为角色和影片增加了分量。而曾在《2012》《致命ID》中担任主演的约翰.库萨克扮演希伊斯,他的表演生活化、有激情。
电影的另一亮点是视觉化。导演花了不少功夫和资金,尽可能打破解密工作的单调枯燥,比如空中飘飞水下起舞的数字;同时努力营造主人公的梦境奇观:红色沙滩饱和度极高、计算机房如同牢笼陷阱、死海象大过哥斯拉、摩天轮手可摘星、移动迷宫人如蝼蚁等等。梦境与现实的场景转换也巧妙平滑。不过还是会让人想起《爱德华大夫》《美丽心灵》《移动迷宫》等美国影片。
写下“《解密》是一部值得推荐的谍战电影。”这句,但不可否认的是,笔者并没有从剧作中找到所有答案。
人物塑造单薄
电影铺张扬厉、长篇累牍呈现的梦境,给了主人公破译密码的灵感,也强化他认知现实的障碍,以至于在重要会议上发言失态。但是电影未能交代清楚,最终主人公与自己失常的精神状态和平共处了吗?《美丽心灵》中纳什为战胜精神疾病付出了努力,过程中他与妻子患难与共的情感,十分动人。相比之下,《解密》还没到位。从老年容金珍妻单独接受采访的戏分来看,容金珍拖着病残之躯为妻子布置鲜花、蜡烛、密(蜜)语那一幕,只是主人公被疾病吞噬前的回光返照。
那么主人公如何认识生活的意义?奉献国家、鞠躬尽瘁,值得观众在纪念碑前献花。但容金珍长大成人、独立生活,在国家重要机构独当一面多年之后,对“国”的理解仍然停留在青少年时期中外两位老师教导的层面。但既然影片着力强调破译工作对政治和军事斗争的重要性,想必主人公对“科学家是有国界的”不会没有认识。所以,临终前他与妻子讨论的“国”只限于眼前的窗外,而没有包含新旧社会的对比、行业与国运的关系等。该有的昇华,就这样略过了。
剧本对小说的大改,是容金珍破译黑密却安排手下领功,从而避免希伊斯老师被美国政府打入死牢。反观作为引路人和领导者、代表组织的老郑,一直把自己和容金珍都当成一台机器上的两个部件,工作安排多、有生活关心、价值观灌输少,也就难怪男一号追溯养父和希伊斯的家国观。
对比老郑“来又如风离又如风”,容金珍是“或世事通通不过是场梦”;与养父母一家“人在途中人在时空,相识也许不过擦过梦中”;《解密》把完整的线索,或许可以理解为最终的情感回向,留给主人公和他的美国老师。他们回归红色沙滩,在夕阳下“捉番盘棋共行乐,冲破内心藩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