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构思新招/强化三类存户网银安全措施 防范骗案

2024-08-19 05:01:4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银行界积极与金管局合作,加强保障客户。

  网上骗案禁之不绝,金管局也不断构思新方法,加强保障银行客户。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透露,正在构思以自愿参与性质,让三类客户将部分银行存款与其他存款“划拨开”,暂时称之为“Money Safe”;将来如果透过网上银行动用这笔Money Safe存款,可能要亲身前往银行分行“解锁”。

  根据初步构思,金管局拟将Money Safe涵盖三类比较“弱势”客户,包括60岁或以上长者、大学生(尤其来港升学的内地大学生),以及从未于网上购物的人士。

  他解释说,Money Safe的概念犹如在银行户口内加多一个“夹万”,万一市民被骗徒说服经网上银行转账,Money Safe可以在转账过程中增加阻力,让客户多一个机会“停一停、谂一谂”,与家人商量,又或者让银行职员有机会留意到可疑情况并且提醒客户,冀有助阻止骗案发生,及减低可导致的损失。

  业界表欢迎 盼今年有框架

  阮国恒形容业界对相关建议表示欢迎。金管局正与业界着手研究细节,例如如何设定所“划拨开”存款的金额或所涵盖户口类型等,期望在今年推出相关框架。由于银行之后仍需几个月时间准备,相信要到明年才有望落实。

  为加强保障银行客户,今年8月4日起,由金管局、警务处和银行业界携手推行的“可疑账号警示”,其涵盖范围已扩展至网上银行及柜位转账。

  金管局助理总裁朱立翘表示,计划的成效显著,在扩展后第一周,系统已经发出超过2300个警示,较只涵盖转数快(FPS)识别代号时多57%,拦截超过460万元潜在骗款损失。

  朱立翘续说,在有发出“高危”警示的交易中,以转数快识别代码叙造的交易约占60%;其他网上交易占38%;而分行交易则约为2%,当中超过八成用户取消相关交易。朱立翘补充,大部分客户收到警示后都取消交易,但仍然有小部分客户忽略警示继续转账。她再次提醒公众,见到“高危”警示要停一停,谂一谂,考虑取消有关交易。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