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行政长官李家超致辞表示,特区政府正从四个方向加快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公报记者林良坚摄;右图:香港中华联谊会“2024科技+新质生产力高峰论坛”昨日举行,一众嘉宾在台上主持启动仪式。
香港中华联谊会主办的“科技+新质生产力高峰论坛”昨日在港举行,300多位海内外著名企业家、知名科学家、科研院校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夯实基础科研、推动源头创新、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突破和培育创新人才等方面话题深入讨论交流。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致辞表示,特区政府正从四个方向加快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加大创新力度,积极推动“政产学研投”五个领域的高效协作。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郑雁雄致辞表示,香港发展新质生产力条件优越实力雄厚,推动科技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结合关键在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是做起来。\大公报记者 吴俊宏
李家超:推动“政产学研投”五领域高效协作
李家超致辞时表示,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新实体经济的关键所在。特区政府正积极推动香港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创新。香港各界也要深刻学习和秉承全会精神,推动科技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李家超指出,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是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本港要积极招商引资,发挥“引进来、走出去”的“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结合香港科研基础和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先进制造业及产业化优势,将成为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
李家超表示,建基于香港的独特优势,特区政府正从持续加大创新力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推动“政产学研投”五个领域的高效协作和进一步完善创科产业链和供应链等四个方向加快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
他表示,特区政府会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在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的领域,增强发展新动能,使香港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孕育地。政府会推进新型工业化,带动传统制造业利用创新科技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优势,提升整体产业的竞争力。充分发挥不同界别的优势,携手共进。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学术机构的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投资机构的资金注入等多方合作,香港将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实现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愿景。全力为创科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创业和就业空间,鼓励业界和学界携手培养创新人才,为人才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同时,持续完善人才政策,吸引更多全球顶尖创新人才,成为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郑翔玲:实现跨越式发展
香港中华联谊会会长郑翔玲致辞时表示,最近,一款以孙悟空为主角的国产游戏红遍全球,让她想起了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今天,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正迈向伟大复兴,香港迎来由治及兴的宝贵机遇。“我们也问自己,路在何方?路就在我们脚下”。她指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香港高质量发展,这是最有机会带领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在座的各位都是各个领域的奠基人、创造者、引领者,希望你们把最超前、最精彩、最鲜活的思想和行动带给我们香港这块土地更加旺丁又旺财”。
“2024科技+新质生产力高峰论坛”由香港中华联谊会主办。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罗永纲、驻港国家安全公署副署长孙青野、外交部驻港公署特派员崔建春,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数中心主任陈建良,内地和香港政府官员、海内外创科领域企业家、科学家和有关科研院校机构学者约300人出席论坛。与会专家学者与企业家都提到,香港要通过科技落地、资源联动和产业融合,为香港拚经济、谋发展而行动,从而体现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独特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