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部分健身中心是24小时营运,方便不同上班族的需要。\大公报记者卢刚昌摄;右图:健身中心在门外贴上告示,顾客使用人脸识别系统方可内进。
有业界人士透露,健身中心引入人脸识别技术,用于会员出入,源于节省职员人手,以及避免顾客将“会员身份”借予其他人。有资讯科技专家指出,相关系统并不昂贵,估计只需数万至十万元,所以私人机构将人脸识别用于门禁,只会越来越多,重点是个人资料安全保障。
避免顾客借出身份
港人工作繁忙,健身已不限于日间,不少新型连锁健身中心,均设有24小时服务。有业界人士表示,随着营业时间变成24小时,引入人脸识别技术用于门禁,可以减省人手及薪酬开支,所以长远而言引入这套系列,仍较每月聘请多一至两人留在分店更划算。
多间健身中心职员游说入会时,均以“扫一扫,很方便”为理由。不过,有业界人士指出,对比传统方法,例如使用会员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使用人脸识别的好处,是避免部分人借出会员证,“人脸识别独一无二,会员想借出身份予亲友进入,并不可能。”
专家:做好数据库保安
资讯科技专家、香港智慧城市联盟创办人杨全盛指出,人面识别科技越趋成熟,而且价钱平民化,很多住宅、中小企公司以“Face ID”作为门禁,估计连锁健身中心只需花费“十万八万”,已经可以在全线分店使用,对于黑客入侵机构数据库,盗取个人资料的事件接二连三,他认为,便捷和安全两者之间要平衡,重点是做好数据库的保安。
立法会(科技创新界)议员邱达根认为,时代进步,应该向前看,但中小企使用涉及个人资料科技时,应该达至一个较高保护水平,以免个人资料洩漏。
邱达根认为,若然有个别公司没有遵照程序取得客户数据,可以督促有关公司遵守规则,目前私隐专员公署也有提供指引,让不同行业跟从。\大公报记者 赖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