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今年9医疗科企落户香港:商机大 专才多

2024-09-11 05:02:0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多间医疗科技公司在港提供先进医疗设备。图为港怡医院。

  【大公报讯】记者易晓彤报道:来港落户公司数目持续增长,投资推广署今年首8个月共协助了9间医疗科技公司在香港开设或拓展业务,分别来自美国、法国、韩国和中国内地,总投资额约6000万元。有研发磁力共振系统的美国公司认为,在香港进行医疗器械认证仅需7个月,较外国快,而且香港人才多、金融服务强,有利拓展业务;有研发医疗系统的内地公司则期望透过香港走向国际。已落户四年、来自新加坡的医疗集团认为,香港面向内地庞大的市场,希望透过香港打通内地市场,目标获得内地三甲医院认证,与内地接轨。

  今年来港开设或拓展业务的公司,包括研发用于婴儿、乳房和大脑专门诊断的磁力共振系统,来自美国的美时医疗;研发高对比3D影像设备的美国公司Koning Hong Kong;研发用于再生医学的人工智慧医疗设备的美国公司Rain Biotech Solution;研发AI驱动合成CT的韩国公司Talos Medical Technology;以及研发血库管理与智慧医疗系统的内地公司迈科公司等。

  “破纪录速度”获医疗器械认证

  美时医疗创始人及首席运营官杨思敏表示,公司开发了全球首台婴幼儿专用磁力共振仪器,以及专为宠物检查的磁力共振仪器。由于医疗产品需要获认证,过往在欧盟国家和美国往往需要3至5年,但在香港由申请到获得认证,时间缩短至7个月,他形容是“一个破纪录的速度”,有利于新产品的出口。

  杨思敏说,公司已将办公室、总部和厂房等搬进香港科学园。香港和内地拥有众多人口,较易聘请专才。此外,香港亦有利于公司将产品申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专利及商标局和内地的专利。他又说,香港拥有完善的金融服务和证券交易所,目标未来会将公司上市。

  广东迈科医学科技公司董事长郑新波表示,公司的产品得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特别是在红十字会和医院输血科应用的软件中,是中国内地唯一取得认证的企业产品。他说,香港和内地,特别是深圳医院之间的交流密切,而东南亚国家的居民到香港和广东进行医疗救助的人口越来越多,因此计划在香港开展产品的国际化研发升级,然后发挥公司在广东的生产基地和技术人员的优势,进行产业化,利用香港作为桥头堡,走向国际。

  香港作跳板 申内地三甲医院认证

  港怡医院2021年起已在香港扩展业务,医院首席执行官曾庆廉表示,香港面向内地庞大的市场,要让内地的病人来香港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除了科研成绩外,亦需获得内地的三甲认证,让他们明白医院的水准已有一定的高层次,获得其信任。公司期望利用香港作为跳板,申请三甲医院认证,与内地接轨,打通内地市场。

  投资推广署创新及科技总裁黄炜卓表示,今年1至8月,投资推广署已协助9间医疗科技公司在香港开设或拓展业务,总投资额约6000万港元,共带来约120个工作机会。截至今年8月,投资推广署协助来港落户的公司已与去年看齐,数字持续增长。

  被问到近日美国政府发出“更新版商业警告”是否影响外国公司来港落户,黄炜卓认为不受影响,重申香港的优势在于将创科研发和商品化等集中,并能连接大湾区以至内地,面向东南亚以及“一带一路”,市场庞大,是其他地方难以做到的,“很多公司看重商机,只要有一个稳定的营商环境、政府支持和市场吸引力,他们会愿意来港落户或拓展业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