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花木兰(郝若琦饰)与将军(夏天饰)彩排现场。 右图:筲箕湾官立中学学生吴同学(左)与郑同学(右)接受采访。
首届“中华文化节”呈献的中国舞蹈界最高奖“荷花奖”获奖作品、由宁波市演艺集团打造的舞剧《花木兰》昨今两日在港上演。日前,“中华文化节”举办“普及中华文化节艺术专场”,过千名学生获邀免费欣赏舞剧《花木兰》的公开彩排。此剧巧妙融合舞蹈、武术和戏剧元素,并加入现代舞台科技,重塑这个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故事,以团圆之意与香港观众齐迎中秋佳节。\大公报记者 郭悦盈(文、图)
舞剧《花木兰》以孝、忠、爱为主线,彰显家国情怀和人性光辉。故事讲述北魏时期,年轻的花木兰如何踏上巾帼英雄的旅程,从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完成使命、追求爱情到回归和平与自由,展现“自我发现”与“自我认同”的故事线。
现代舞诠释武术动作
该剧舞美设计的核心特色在于“圆”的巧妙运用。背景普遍采用圆形构图以彰显和谐之美,寓意团圆与圆满;可移动的圆环旋转舞台同样设计为圆形,表示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舞台创造出更多场景和可能性。
舞蹈和武术的融合是此剧的一大特点。演员透过现代舞技巧重构武术动作的形态,以充满刚劲的身法,展现丰富的人物情绪和舞台张力。编舞刘蔚表示,呈现此艺术效果并非易事,“两位主角的双人对打排练异常艰难,这段情节节奏迅猛,而且要将武术以舞蹈形式艺术化展现,就会导致排练过程中频繁受伤。”公开彩排过程中,随着一次次高难度动作的完成,现场热烈的掌声不断。
本届中华文化节为《花木兰》舞剧剧组首次访港。此前,该剧在内地已热演过百场,并于去年10月在美国华盛顿与波士顿连演六场。但刘蔚强调道,会确保每一场演出均能达到与首演同等的呈现,对于在香港的演出也是如此。
舞剧《花木兰》的立意,除了孝忠节义之外,“爱”的元素也贯穿于中。其中包括花木兰与父亲的父女情,与将军的爱情等“小爱”与家国情怀之“大爱”。花木兰的扮演者郝若琦表示,为了投身于家国情怀,花木兰放下了与将军的小情小爱,这种大爱精神是中华民族中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
主角之一“柔儿”的扮演者吴威也认为,舞剧《花木兰》展现了木兰在战场上的大爱精神,她将柔儿视如己出,以爱化敌,虽知其为敌方遗孤,仍以真挚情感相待。
本次公开彩排的获邀观众主要为中小学生,郝若琦认为,将历史故事通过舞蹈的形式走进剧场,可以向后辈展示自己在用独特的方式演绎着巾帼英雄的角色,能带来与课本不一样的感受,是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