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李家超昨日视察黄大仙区内中医服务中心并与求诊者交流。右图:李家超到地区康健中心与市民交流,了解他们对服务的意见。
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到访黄大仙区,先后视察了解社区药房、中医服务中心和地区康健中心的设施和服务,尤其后者作为基层医疗服务系统枢纽的运作情况和实际效果,为将在10月16日发表的新一份施政报告加入更多角度的考虑。
李家超强调,透过今次视察令他更相信,地区康健中心作为社区医疗健康服务枢纽,统筹及协调不同公私营医疗机构,能有效结合地区资源,提升服务覆盖率,是完善地区基层医疗健康网络的重要一环。\大公报记者 吴俊宏、李清(文) 许棹杰(视频)
李家超昨日先与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到黄大仙“药健同心香港圣公会社区药房”视察,了解地区康健中心作为基层医疗服务系统枢纽的运作情况和实际效果。李家超在社交平台指出,这间社区药房由非牟利机构营运,其中一项街坊最常用的服务是免费的健康和药物咨询──在药剂师的专业指导下,市民可于药房以相宜价钱购买合适的个人化非处方药物。此外,药剂师亦会为市民提供疾病风险评估,以及为长期服药人士提供免费一对一药物咨询等服务。
街坊:小病就会去社区药房
李家超在药房与街坊聊天,了解到街坊都非常喜欢社区药房的服务。其中一位街坊兼社区药房义工周女士说,平日她和街坊若有鼻敏感和伤风等小病痛便会过来,不但可以免费咨询药剂师的专业意见和药物建议,更可直接在药房购买合适和价钱相宜的非处方药物,十分方便。
负责主理这间社区药房的药剂师思贤表示,他们与地区康健中心有紧密的联系,有需要时会转介病人到地区康健中心参加“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健康讲座和活动等等,而地区康健中心亦会转介小病小痛的病人到社区药房咨询用药和配药。他认为,本港药剂师可在基层医疗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例如为医生分担向病人提供用药咨询的工作,因此非常支持政府逐步加强药剂师在基层医疗服务中的角色的方向和理念。
李家超表示,视察社区药房后,更相信必须由地区康健中心做好枢纽角色,有系统和连贯地统筹整合社区里的公私营医疗机构和不同热心组织与非牟利机构所提供的基层医疗服务,构筑完善基层医疗网络。他会将在社区药房收集到的意见和想法交予团队跟进,有助撰写新一份施政报告。
扭转“重治疗、轻预防”观念
在视察黄大仙地区康健中心,了解运作情况及聆听市民的体验后,李家超进一步表示,政府建设基层医疗体系的初衷,是希望在社区层面管理、维持及提升市民健康;透过地区康健中心作为社区医疗健康服务枢纽,统筹及协调不同医疗专业,扭转“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改为建立“以预防为重、以社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基层医疗系统;同时透过健康人生计划,就市民不同阶段的健康需要制定个人化健康方案,增强市民就疾病预防及建立健康生活模式等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让市民“病少啲、健康啲、开心啲”。
“今次视察让我更相信地区康健中心是完善地区基层医疗健康网络的重要一环。”李家超透露,现时全港地区康健中心及康健站会员人数超过29万,政府将陆续把过渡性质的地区康健站升级至地区康健中心,为市民提供更多元化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包括中医、社区复康和疫苗教育及接种等。
李家超昨日还去到黄大仙区内一间酒楼,与区内长者及关爱队成员一同庆祝国庆75周年及中秋节,并与市民亲切交流互动,听取他们对政府施政及地区设施的意见。
在探访期间,有市民与李家超打招呼,又预祝他中秋节快乐。李家超沿途与市民挥手及聊天,了解他们对地区设施包括对环境卫生是否满意。有区内街坊反映卫生问题,李家超回应指:“边度有垃圾话畀我哋听,即刻清咗佢。”又指政府完善地区治理经过区议会收集很多不同意见,关爱队亦会多接触市民和了解更多。
自7月16日施政报告公众咨询期开始至今,特区政府已举办逾40场咨询会、两场地区咨询会,深入聆听各界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