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狮子山下新故事2/轮椅战士不认命 三只手指也可造福他人

2024-09-19 05:02:0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苏永通致力贡献社会,他进入西贡区的青年社区建设委员会,并策划“十八区打卡点”,而他身旁的“乖巧宝宝”就是将军澳海滨长廊其中一个摆设。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机会是靠自己争取,不会飘过来送给你,我是一个好例子,我可以躺平,受伤后靠取综援,什么都不做,但我选择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希望我的态度可以帮到别人,我认为这样活着才算有意义!”

  坐在轮椅上、现年36岁的苏永通(阿通)是现任康复咨询委员会委员,为身心障碍者谋福祉。

  阿通并非天生残疾,一场意外,令原本“行得走得”的他变成终生需以轮椅代步,但他不肯放弃,十多年来,凭仍然可以活动的三只手指,为社会做事,促进伤健共融。\大公报记者 余风(文)余风、受访者(图)邓浩朗(视频)

  17岁泳池遇意外 颈椎碎裂

  回忆起2005年7月28日,那天是阿通双脚最后一次踏在地面。当年只有17岁的他,中四的暑假前往新加坡探亲及旅行,游泳期间,在泳池边不慎滑倒,跌下泳池,受重伤导致颈椎碎裂,胸口以下失去知觉,只有右手手指可移动。在当地经手术医治及回港治疗,自此他便终生以轮椅为伴。

  未受伤前,阿通热爱音乐、游水及行山,“我以前爱玩低音大提琴,出事后没有再玩。”事隔多年后,阿通说来仍带点无奈。事实上,当时阿通接受多次康复治疗,渡过一段又一段痛苦时刻,“出院后,虽然变成一个坐轮椅的学生,却无特别待遇,与其他人一同去考公开试;考完试,又与其他学生一样,放榜后去找学校继续升学。”由一名行动自如的平常人,变成一个轮椅人士,阿通感叹是好痛苦的事,除身体障碍外,还有当时社会环境不太共融,轮椅人士生活困难重重,他形容:“好多事情都是探索一个黑洞,不知可以做什么。”

  下定决心推动无障碍城市

  当年找学校,阿通表示首要遇上交通问题,当年港铁站内并没有太多升降机可以到达地面,“要早一个或迟一个站落车,再返转头。”加上并非每辆巴士可以接载轮椅,亦无手机应用程式的协助,轮椅人士需致电巴士站查询可以接载轮椅的班次,阿通直言日常出行十分煎熬,“当年身体障碍,社会(无障碍)发展未配合得上,我全经历了,最痛苦是该段时间。”

  经历这般痛苦,令阿通决心为同路人做一点事情,并加入路向四肢伤残人士协会,接触地区机构及各部门,协助打通连系社会“脉络”,及后更参与多项地区、社福界及复康界的工作,目的只为“令件事得以在香港可以运作。”经过十多年努力,阿通看到现时几乎所有港铁都有升降机到达地面;99%巴士均是可接载轮椅巴士,还有可接载轮椅的小巴及的士,他自豪地说:“我觉得都有小小成功感,原来我的声音都可促成社会进步。”

  残疾人仍可读书工作追梦

  阿通十多年来的付出,终得到肯定及回报,阿通曾获得两次民政事务局局长嘉许奖,去年更获颁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首次前往礼宾府领奖,他形容是好梦幻又特别的一件事,“我只是帮助别人,没想到政府见到我真的帮到人,令我得到奖项。”

  虽然阿通坐在一米高的轮椅上,但人生视野却未受限制,受伤后10年,阿通修毕大学,取得工商管理学士(市场学及活动管理)学位,“我做了一个榜样给身边的朋友看,坐着轮椅继续读书,完成学业又可以工作,追寻自己的梦想。”他自言有坐轮椅的友人受到其精神感染,考取社工资格得以帮助有需要的人士,“我只想社会及残疾人士有更好的发展方向,让更多人看到,社会上其实有一班好努力的残疾人士,不是只会躲在家中。”现为乐延协进社外务副主席的他希望未来仍会坚持这份信念,利用多年来建立的社区网络,建设更美好更少障碍的香港社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