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出道十年,林德信多栖发展。\大公报记者胡若璋摄
一岁就上了父亲林子祥的音乐专辑《最爱》封面,留下了BB时期的可爱瞬间。毫不夸张地说,林德信的人生是伴随着流行曲开启的。少年时,林德信不觉港乐有多浩瀚、经典,或有多乐趣、好玩。于他,只是习以为常的生活,没有外人想像中的宏大场面、深刻剧情,更多的是连续一个月跟着爸爸的演唱会,跳窜在红馆后台的化妆间、休息室,也是曾依偎在爸爸妈妈怀里听摇篮曲《每一个晚上》……如今,年近不惑的他在音乐面前豁然开朗,颇有点“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的顿悟,期待用融合的新意与歌迷在港乐里产生更浓烈的情感共振。\大公报记者 胡若璋广州报道
12年前,父亲林子祥入行35周年的广州演唱会上,儿子林德信登台献唱,一时成为城中娱乐头条消息。这一次,又在广州开演唱会,只是主角换成了自己。林德信和拍档郑嘉嘉以“HyperSpace”组合,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办首场演唱会,最大的心愿便是与内地歌迷“在港乐里共此时”。
同一个场景,另一种心情。林德信说,把演唱会舞台装扮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复古disco的“蹦迪”现场,其实也是希望给当下努力追梦的年轻人一点“放松”的情绪。
传递自由松弛音乐氛围
林德信尤其记得,两年多前,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内地特别推出音乐综艺节目《声生不息.港乐季》,父亲林子祥和Sally叶蒨文一起登台,成为港乐序幕篇章里走出来的代表人物。沉浸式当观众的林德信发现,港乐好似一棵拥有庞大根系的常青树,枝条繁多还各有开花和结果。不管台前幕后还是路人观众,每个人都有一段与港乐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纠葛和难忘回忆。
“港乐可以令我们内心平和,也可以让大家积极进取,血气方刚,在港乐面前,内地好多歌迷的情感浓度丝毫不逊色于港人……”林德信说,这也是他第一次看到如此大规模的音乐“共鸣”的情感融合场景。尤其在节目收官场,内地和香港的歌手、观众们全场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时,激情澎湃,热血沸腾。林德信说,情感的共振原来如此有力量。这也让他对音乐带来的情绪共鸣有了好奇心,更有了自己想亲身参与的期待。
差不多同时,林德信有份参与电影《一样的天空》。电影是作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献礼故事片,通过四个香港青年的视角讲述年轻人成长和拚搏的奋斗故事。林德信在戏中出演一名从海外留学回来的音乐系学生,回到香港很长时间找不到自己的创作和表达的方式,最后在与粤剧名伶的相遇中找到了自己的音乐出路。
其实,戏里戏外,林德信还是那个在音乐路上追寻梦想的香港青年。不过,幸运的是,参演这部电影不仅为他带来契合的音乐搭档郑嘉嘉,也为两人的音乐创作提供了灵感,让他得以在接近不惑的年纪,从港乐出发寻找新的音乐舞台。稍稍回头看向过往,从演出电影到首场演唱会舞台,林德信想起当初电影的角色故事,突然就有点像当下自己的“前情回顾”。
何谓新与旧?当过往经典叠着当下自己,在融合的新编里,他们希望传递出更自由、松弛的音乐氛围。正如新歌《Drifting in Hyperspace(超空间)》,不借外人之手,林德信和郑嘉嘉全部包揽了词、曲、编,还特别引入复古的电子舞曲节奏,便是单纯希望和歌迷们,在“有一点点旧也有一点点新”的音乐里,多点互动,多点开心。
林德信说,从小在港乐里泡大,就很少需要煞有其事去讲港乐。在他看来,港乐也是《每一个晚上》带给他的感觉。在他的BB时期,这首歌是林德信妈妈抱他在怀的摇篮曲。如今,初为人父的林德信也时常哄睡小BB,不自觉就哼唱起这首歌,在音乐的节奏里找到情感流动的幸福。
印象中的港乐“热闹欢腾”
同样,林德信也轻轻感叹:“机缘是我”。在香港电影和音乐里进进出出,他看过了很好的风景。如今,趁着大家对港乐的情感依旧浓厚,他也想把这番风光与歌迷共创、共享。
首场演唱会的歌单,有一半是粤语经典曲目。父亲林子祥的《分分钟需要你》《爱到发烧》等经典曲目,也出现在林德信在舞台上的talking环节。相比搭档郑嘉嘉,一直有一个从幕后转台前的舞台梦想,林德信对舞台的追求,除了希望探索音乐艺术之外,“不能只成为某某的儿子……”,这一个“只”字,是他当下的一种自我确认,也是既然逃不过被标签化就不如坦然接受的一份明朗心境。 关于港乐,林德信幼时记忆里蹦出来的全是一派“热闹欢腾”景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爸爸在红馆开演唱会,一开就是十几二十场。这相当于整个月我们全家几乎都扎在红馆。”林德信记得,除了家人,后台还有爸爸的一大班音乐人朋友、乐团、伴舞。那种泡在音乐演唱会的生活,林德信只觉得,当时的人都好有活力,总带给他一种“好癫”“好热情”的感觉。
爸爸是林子祥、妈妈是华纳唱片的开创者之一吴正元,在家里,音乐虽不能说无处不在,但言谈之间也几乎都是和音乐有关的大小事情。林德信清晰记得,小时候听妈妈讲《分分钟需要你》这首歌的填词故事:最初这首歌是用英文所写,大家都觉得旋律好听,或许用广东话来唱也很不错。但那时香港还没有专门的粤语填词人,一时不知道怎么来写。
“后来我妈咪想到她认识的一个老师,名叫郑国江,那时候他还没真正做填词写歌的活”。林德信觉得,曾经的有趣欢笑变成现在的经典,也贵在那些年曾捎带过的情真意实。
林德信笑笑说,时间走啊走,不知不觉间港乐就走到了可以挖掘背后好多故事的阶段了。而自己和音乐的故事,也将就着时代的情感流转,在大湾区正式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