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宋佳(左)与张桂梅合影。右图:《山花烂漫时》讲述云南边陲山区里的女孩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内地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作为一部当代农村剧,根据“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真实事迹而改编,真人真事变成剧集故事,主人公人物形象真实可感,充满生活化气息,令观众感受到张桂梅其人,并在细节上下功夫,比之同类题材具有创新性。\葛若凡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视剧,《山花烂漫时》并没有出现此前同类作品过分煽情的情形,杜绝老套剧情、浮夸的演技、单调的布景,以及拙劣演技,而是将主角张桂梅(宋佳饰)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饱满、具象化:她不仅仅有认真负责、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性格,也有紧张、焦虑、冲动的时候。
人物形象真实 观众代入感强
剧中,张桂梅早年经历通过剧情得以自然地交代,向观众展示张桂梅之所以会有之后的抉择,是源自她童年的经历。她对培养孩子的方方面面,都充满温柔和细心。身为校长的形象虽然光辉,但却打造出角色本身的亲切感,让观众觉得张桂梅就是生活中的一个人,一点也不空洞。张桂梅的性格也自然和幽默地展现,譬如她在学习骑摩托车时有不灵光的时刻,也会在大会发言和媒体采访时紧张得双手握拳,甚至说话会因为过于紧张而出现结巴。
剧情设计上,电视剧采用人物传记剧集中罕有的事件索引结构,而并非单纯的人物索引结构。故事的核心索引是剧情围绕张桂梅建立华坪女高、办好华坪女高、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女学生进行展开。所有的人物、事件和剧情都围绕着华坪女高的建设和发展展开。剧情设计除却展示张桂梅真实的人生经历之外,也营造由浅入深的代入感和悬念。
电视剧全方面多维度展现华坪女高建设和发展历程,虽有核心人物张桂梅,却也没有将华坪女中的成功全部归于张桂梅一个人,而是无数普通人的共同努力。这也是张桂梅给剧组提出的希望,不要着重表现她个人的事迹和取得的荣誉,要刻画每个作出贡献的人,讲述他们的付出和努力。每一个为华坪女高贡献过的角色都在该剧中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该剧没有刻意走煽情的路线,在不少部分甚至有喜剧的色彩。这么做的目的是让观众更好地接受剧情,在专业上我们称为情绪的多维(二维)调度,只有调动至少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绪,才能更好地产生代入感,故而呈现出的情绪是既诙谐幽默,又感人肺腑。倘若只是进行单项的悲伤催泪之煽情方式,不足以调动观众的代入感,这是此前很多同类型影视剧无法被观众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
拍摄虚实结合 叙事注重细节
影视制作上,该剧多数采用实景拍摄,与此同时还采用实景+蓝幕特效(色键特效)拍摄,这种虚实结合的拍摄方法,可以增加真实感、演员的情绪调度等。更重要的是可以最大程度地使用拍摄场地,和减少对场地的依赖。除虚实结合以外,剧组的服化道诚意满满,细节还原度很高,可以说某些方面已经达到纪录片风格的感觉。在妆造上不是做旧做髒,而是表现出一种真实朴素的质感。强调真实,而非美观,并多利用主观性的镜头,来模拟真实感,比如其中有一集是张桂梅到辍学的谷雨家,用了七种景别展现山路的崎岖,环境的破旧。
此外,剧集在叙事上也注重细节,张桂梅请马县长他们第一次吃华坪滑肉,上菜的是老板辍学的女儿,老板还责骂女儿读书无用。而当华坪女高办成以后,张桂梅再去他们家的餐厅吃饭的时候,老板的女儿并没有出现在餐厅做童工,那就是去了学校唸书。
演员的演技上,虽然宋佳不是最像张桂梅的演员,但她的演技精湛,演出神似。为了演出张桂梅的精气神,宋佳不仅和张桂梅本人多接触,还大量地参考和模仿张桂梅的采访和纪录片画面,导演费振翔在现场拍摄过程中也一再强调演员表演的真实,追求和观众的共情。姜超饰演的马县长,也让姜超超出了过去纯诙谐笨拙单纯角色,摆脱炊事班小姜和《武林外传》“李大嘴”的类似形象,塑造出一位丰富立体的副县长形象。
综上所述,这就是《山花烂漫时》之所以取得好口碑,呈现极高质量剧集的关键所在,在剧中,每个华坪女高的学子,都像云南最绚烂的红山花。当这些红山花绽放烂漫时,张桂梅在她们之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