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跨境支付体系是国际金融领域的基础设施。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日前在俄罗斯喀山举行,会议期间通过的《喀山宣言》指出,在贸易壁垒最小化和非歧视性原则上,建立快捷、高效、透明、安全、包容的跨境支付工具,并欢迎金砖国家与其贸易伙伴之间使用本币结算。一石激起千重浪,这不仅是对美元霸权的直接挑战,更是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重要一步,在全球“去美元化”声浪高涨的当下,此举正是顺应趋势的重大体现。\大公报记者 倪巍晨
跨境支付体系是国际金融领域的基础设施,它相当于跨境结算和支付领域的高速路,而在其中流动的就是货币。现行国际支付体系主要涉及两部分,一是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的SWIFT系统,其功能是交易信息的传递;二是以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为代表的支付体系,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美元私营支付清算系统,处理全球约95%的跨国美元交易。
现有体系不利非美国家
然而,正是由于大部分交易使用美元,对非美元国家而言,支付过程中要承担不小的汇率波动风险。可怕的是,美国将美元作为“武器”,美元霸权更如同全球经济的隐形枷锁,这次金砖国家计划建立支付系统,正是为打开枷锁订制了一把金钥匙。
财经评论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谭浩俊坦言,现行的跨境支付系统被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控制,美国利用该系统在全球实施“美元霸权”、控制国际货币市场,美元也从中攫取了大量利益。他指出,“美元霸权”不仅表现在美国对全球贸易结算的控制,也表现在美国对各国贸易等信息的掌握,“现有支付体系对美国最有利,但对其他国家非常不利”。
更让人感到担心的是,近年来现有国际支付体系的实际主导者美国,将支付系统“政治化”,某国的跨境支付体系一旦被美国切断,其对外贸易和金融活动的“高速路”也被截断。在此背景下,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开启“去美元化”进程,希望提升本币结算的比例。
金砖国占全球人口45%
FOST首席经济学家冯建林指出,美元已经成为“美国霸权”的工具,正遭受美国制裁的俄罗斯希望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印度也在积极推动本币贸易结算。事实上,金砖国家内部有很强的“去美元化”诉求,这也是《喀山宣言》提出建立金砖国家跨境支付工具的主要目的。他续称,除金砖国家外,欧盟也有“去美元化”需要,东盟也积极推动区域货币一体化进程,“‘美元霸权’让很多国家利益受损,‘去美元化’是大势所趋”。
今年1月扩容后的金砖国家集团,总人口超过35亿,占世界人口的45%。过去10年,金砖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超过40%。到2024年底,金砖国家预计平均增长4%,这超过了G7的1.7%和预计为3.2%的全球平均水平。
谭浩俊认为,金砖国家提出建立新的跨境支付系统是恰逢其时,该系统一旦建立起来有望对美国主导的支付体系带来挑战,美元也会强烈阻截金砖国家跨境支付系统发挥其应有作用,“新支付系统对金砖国家有很大吸引力,相信会吸引更多国家的参与。”
用本币结算摆脱依赖美元
不过,冯建林提醒,在建立新跨境支付系统过程中,金砖国家也要面对不少现实问题,最主要的是“必须协调好金砖成员各方的利益,推出一个各方都能相对接受的、公平的跨境支付方案”。此外,因美元支付体系已被当成工具,并对国际经贸和支付带来影响,故在新系统建设过程中,美国不会坐视不理,预计会进行干扰或打压。
谭浩俊直言,新系统并非要取代SWIFT,而是为“金砖成员”提供新的跨境支付系统选择。金砖国家推动的新系统,是对现有跨境支付体系的有效补充,未来“金砖成员”可以利用新系统,按自己的意愿用本币进行跨境贸易支付结算,并在新支付体系内找到平衡点,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
冯建林也认同,新跨境支付系统是对现有体系的有益补充,未来不同跨境支付体系之间不一定是对抗关系,“不同支付体系之间,也可能形成新的竞争与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