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今年华为推出全球首个三折叠屏手机。\大公报记者毛丽娟摄
有人说,判断一个城市创新能力如何、是不是创新高地,最简单的办法是看她有没有孕育出一批世界级的创新型企业。在深圳,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企业茁壮成长,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行业龙头;迈瑞、云天励飞、微芯生物、优必选等一大批创新活力十足、高成长性的明星企业,成为各自领域的“小巨人”;韶音、欣旺达、越疆科技、码隆科技等“小而美”科技企业,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引领行业在深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6个90%”创新密码被广为称道。
活跃的企业 深圳创新发展动力
深圳用不到40年的时间,从无到有的蓄积了大规模高素质人才、培养出了如浪花翻涌般的企业创新主体、创造并累积着海量的知识、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体系。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000年的212家,增长到2.48万家,增长百余倍。9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最近刚刚公示的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深圳入选298家、位列全国第一,累计培育数量突破1000家。
回顾深圳的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其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没有遵循“基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线性创新模式,而是“一切以产业和企业为中心”,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所有的创新要素配置均围绕企业创新布局。深圳充分利用市场的倒逼机制,将需求由市场终端向上游传递,依托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促进企业针对市场现状及潜在需求加大研发,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公报记者李望贤、毛丽娟、胡永爱、郭若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