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广东创科启示录2 政策篇:政府担当/政府甘当“店小二” 批地拨款快又准

2024-10-29 05:02:0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广东精心制定产业规划,出台系列精准扶持政策,搭建创新平台,提高行政效率,让科企把精力专注于市场开拓拚杀。图为快速发展的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合作区为科企发展壮大提供优质载体。

  技术创新,唯快不破。资金火速下拨、拿地立即动工、拎包进驻……“广东的服务细致到位,资金、场地和产业基金的支持都让企业如虎添翼!”“专精特新”企业中科赛凌执行总裁陈卡军对当地政府部门的战略远见、服务意识及高效执行力印象深刻。

  广东之所以能连续七年蝉联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全国榜首,并孕育出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一批科企巨头,背后是地方政府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真实写照。他们精心制定产业规划,出台系列精准扶持政策,搭建创新平台,提高行政效率,以“店小二”服务精神,让科企把精力专注于市场开拓拚杀。这些成功举措,对于正在大力发展创科的香港,很有参考价值。\大公报记者 卢静怡、帅诚

  前瞻规划

  引领科企抢占未来

  轻盈流动的液体屏幕、仿生机器人搬重物、商业火箭载人遨游太空……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逐渐成为现实。不久前,广东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行动方案》,布局未来网络、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低碳能源、先进材料、未来空间和量子科技领域等7大未来产业,力争到2035年成为全球未来产业创新策源地和发展高地。近年,广东在科技创新领域展现出非凡的规划能力和领导力,通过一系列前瞻性的政策,引导科企布局前沿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助力科企高质量发展。

  近日,广东又发布了《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目标是到2026年实现300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商业航天产业规模。位于广州南沙的中科宇航(广州)公司,就是一家致力于研制太空旅游飞行器的商业航天科企。“未来卫星制造和发射服务只占整个产业链的20%,而80%的潜力集中在地面设备和应用上,如车联网、无人驾驶、低空经济等。”中山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副院长张锦绣教授指出商业航天的巨大商机。10月17日,广东召开全省科技大会,顶层谋划,再次吹响“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号角,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布局前沿,抢占未来。

  政策扶持

  让科技和资本“双向奔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广东,不少科企的“粮草”,来自政府的风投基金。在中科赛凌(中山)的总部,生产车间的工作人员正在为数十台精密仪器进行出厂前最后的测试。完成测试后,这批仪器将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航天航空、国防军工、核工业、汽车船舶等企业。这家年产值2300万元人民币的“专精特新”企业,在北京扎根11年。

  陈卡军回忆,此前从没想过会来到广东发展,后来一家投资机构对他们的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邀请其落户中山。“在了解了当地的招商政策后,我们决定南下考察;经过大约半年的评估,最终做出了搬迁的决定。”

  像中科赛凌这样被看中的潜力科企还有很多。在当前如火如荼的地方“基金招商”中,中山国资委下属企业中山创投领投的身影十分醒目。在生物医药领域投资丹诺医药,在低空经济方面投资了无人机企业御风未来,其中后者还获得了中山国资出手的2亿元融资。

  通过创业投资基金持续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广东积极探索的经验做法。10月1日刚刚正式实施的《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专门就如何营造良好的科技金融环境做出规定,引导各类资本聚力推动原创核心技术、前沿颠覆性技术突破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突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引导各类金融和资本力量对科技型企业给予覆盖从初创到上市的全过程支持。

  广东正不断推动科技风投创投发展,构建多层次政府引导基金体系,广泛带动社会资本,400亿国家级科创基金落地广东,500亿省产业科技创新基金集群辐射全省,千亿级地市引导基金加快筹建。

  拎包进驻

  拿地即动工

  拿地即动工、拎包进驻……在珠三角,很多优越地段的土地资源被打包优先提供给科技型企业,以吸引中小科技企业落户,形成创新企业的集群效应。

  为了吸引科技企业落户,广东多个城市推出了“拎包进驻”的便利政策。中山通过“拿地即动工”服务,加速企业建设进程。东莞则为优质项目预留了区位优越、连片规模大、半年内即可交付的产业用地。

  佛山成为广东首个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企业的城市,帮助400多家中小企业向专业机构购买3000多次服务,为企业扩大业务提供保障。位于佛山的捷瞬机器人(凯硕模具)有限公司也受益于这些政策,成功从家电行业拓展至新能源领域。

  税惠礼包

  推动企业大胆投研发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而研发投入是科技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广东近年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方面,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在科研领域的大胆投入。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液晶电视主控板卡的龙头企业。公司首席战略资源官段宇表示,公司已连续三年营收超过200亿元。敢于真金白银投入创新,背后的税收支持是其“底气”。“2023年,公司享受税收优惠超2亿元,为我们产品研发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段宇表示,公司持续加大在人机交互、计算能力和AI大模型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近年来维持营收7%左右的研发投入强度,截至2023年底,视源股份专利申请量已突破1.3万件,国内专利授权量超9000件。税收优惠等措施齐头并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落户广东,并推动了企业的高强度研发投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