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技术股+现金股” 为成果转化出实招

2024-10-29 05:02: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广东政府多管齐下,畅通创新链。图为2月18日在深圳,5G人形智能服务机器人为参观者表演舞蹈。\中新社

  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广东省政府和科研机构多管齐下,助力创新链的每一环节更加畅通。广东近日接连发布《广东省深化职务科技成果管理改革实施方案(2024-2027年)》等重磅文件,针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出招,为高校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成果“解套”。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月琴表示,未来广东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自主决定成果转让、许可或作价投资,甚至无需报主管部门审批。成果转化的收益,科研人员能拿到的比例更高,奖励不低于70%。科技厅还专门成立了法律和技术专家队伍,为科研人员的转化活动提供全方位保障,确保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余林表示,学校不仅是赋权试点单位之一,还创新推出了“1+2+N”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打造了一个以广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为核心的转化网络。“这个体系通过协同创新研究院、校企合作平台,帮助学校的创新成果更好地走向市场,实现落地转化。”

  现金跟投项目 成果转化深度捆绑

  不仅高校在努力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广东省科学院等科研机构也在推陈出新。广东省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颜国荣分享了他们的“技术股+现金股”的激励模式。“科研人员不仅可以凭借技术入股,还能用现金跟投项目,实现与成果转化的深度捆绑。”颜国荣提到,广东省科学院的技术经理人制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像科技“红娘”一样,帮助科研成果找到合适的市场。记者了解到,广东全省近400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已达到133.96亿元,五年来增幅达64%。这一串数字背后,正是广东科技创新政策的累积效应。\大公报记者卢静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