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制度建设/设再担保机构 容试容错撑初创

2024-10-29 05:02:0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广东率先布局未来产业。图为生产航空航天铝材的广东凤铝国内首条20000T挤压生产线。

  作为经济特区,深圳屡屡先行先试,以特区立法权为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提供强大支持。早在2008年,深圳便率先出台了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首部法规《深圳市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鼓励深圳市政府发起或者参与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业投资企业,引导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于预期良好的科技项目或者属于鼓励发展范围的初创科技企业,同时,深圳市政府发起提出通过设立再担保机构为担保机构担保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再担保而发生的亏损,实行财政有限补偿担保代偿损失,“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有了法律根据。

深圳先行先试 立法保驾护航

  2020年深圳又发布《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规定不低于30%的市级科研经费必须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深圳科技创新模式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撑。目前,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1880.5亿元,已经连续8年两位数增长,占GDP的比重由2014年的4.02%提升至2022年的5.81%。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孕育出大量原始创新成果。目前,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59万件,连续20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围绕新兴产业的发展,深圳也持续通过先行先试立法保驾护航,包括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产业等。例如今年2月,深圳推出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专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2022年8月,全国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实施;2022年9月,《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发布,成为我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大公报记者李望贤、毛丽娟、胡永爱、郭若溪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