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创科赋能 深圳获“世界智慧城市大奖”

2024-11-08 05:01: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自2010年设立以来,有“特区中的特区”之称的深圳前海,通过改革开放、先行先试,推动深港携手共兴。专家表示,在抓好大湾区智慧城市群建设方面,深港合作大有可为。

  广东省政府去年底公布《“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将大湾区打造成为全球数字化最高水平的湾区,重点抓好大湾区智慧城市群共建,强化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和平台联通。

  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识变求变,在创科赋能下遵循“以人为本”,创新成果纷呈。7日,大公报记者从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2024年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下称大会)获悉,中国深圳从64个国家和地区429个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城市大奖”最高荣誉,彰显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卓越实力和巨大潜力。\大公报记者 毛丽娟

  专家:深港加强合作 打造智慧北都

  全球智慧城市大会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十四届,获得联合国人居署、世银、欧盟等长期大力支持。大奖经由国际权威专家评选,含金量十足。中国上海曾在2020年摘得该活动的“世界智慧城市大奖”。

  今年大会11月5日至7日在巴塞罗那举行,主题为“Live Better”,吸引美、英、德等146个国家的850个城市代表团参与,以及微软、英伟达、亚马逊等1100家国际知名企业参加。今年,来自中国、西班牙、芬兰、新加坡等64个国家和地区,深圳、巴黎、洛杉矶、新加坡等429个城市申报方案参评,竞争激烈。

  深圳此次申报参评的“智慧城市建设综合方案”,紧扣“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标杆,让城市更智慧生活更美好”主题,融合深圳以人为本理念,汇集多个亮点案例。大会认为,深圳在能源与环境、治理、产业与经济、宜居和包容等关键领域,全面展现其创新成果和优秀解决方案,并以独特的城市建设理念、基础和格局,打造智能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数字化城市,获得“城市大奖”,实至名归。

  近年,深圳加快培育和发展以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等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提供主动、精准、智能、高效的服务(详见表)。

  3D模型预警 消弭洪涝威胁

  在政务服务方面,“i深圳”APP接入服务事项超过8600项,全市95%以上个人政务服务事项均能“掌上办”,并让香港市民便捷地获取深圳政务服务、城市资讯等。在城市治理方面,深圳初步建成全市域数字孪生底座,应用场景超200个,如依托水务一张图、洪涝灾害风险模型等,通过三维模型开展分析,增强内涝风险识别精准度,探索解决城市洪涝问题新路径。

  深圳与香港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合作成果显著。在车联网领域,深智城集团与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联合发布智慧车联网互联互通路线图,将开展香港沙田与深圳坪山、龙华、宝安、福田等多地测试及特定场景规模应用,共拓湾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协同发展范例。

  深圳市七届人大代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城市化所执行所长明亮建议,深港探索共建智慧基础设施,如在北都、深港河套科技创新合作区等规划建设过程中,在安全应急、能源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再者,可探索在政务服务方面更加融通便捷,便利两地在线办理个人和企业事务。

  明亮建议,未来深港可研究合办面向全球的智慧城市博览会,融合香港国际化视野与深圳创新及产业链优势,面向全球发布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新技术成果和应用案例。他认为,深圳经验值得香港借鉴,如通过数字化方式提高对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预警准确性及对城市洪涝灾害识别的精准度,降低灾害及次生灾害影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