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双11”是网络平台购物的高峰,随着移动网络商业的发展,消费模式变得更丰富。
【大公报讯】记者刘蕊河南报道:内地史上最长的“双11”已接近尾声,消费者普遍认为这是一场静悄悄的促销活动,“双11”已经不再是购物狂欢,更像是一个“各买所需”的打折季。
往年进入11月份,在河南省郑州管城区上班的顾女士下班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取各种快递,而今年“双11”马上要结束,顾女士也没有开启买货模式。
过去“双11”来临前,各个购物平台及商家基本都会提前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开启促销活动,因此很多消费者会提前购买大量商品。顾女士表示,过去几年的“双11”,她购买大量的化妆品、日用品和零食,认为这些是必需品,在看到“双11”促销广告后往往忍不住下单。“但其实有些东西买了之后甚至就忘记了,更别提去用了,很浪费。”而现在快递速度愈来愈快,很多东西当天下单,第二天甚至当天就到,她感觉没有必要大量囤积。
平台多元化 购物模式转变
家住郑东新区的王先生指出,自己“双11”最大的消费就是给孩子报名兴趣班的课程,给孩子囤了一年的画画课、围棋课还有篮球课。“正好都是孩子需要的,折扣也确实比较大,不仅送课,还可以抽红包砸金蛋。”
与王先生一样,正在大学读书的刘小姐也是各种“充充充”,“这个双11啥也没买,就给百度网盘、腾讯视频、帆书等续年费了。”刘小姐说,这些都是自己一直在使用的APP,“双11”推出的折扣力度大,这时候续费非常划算。
除了冲动消费退热之外,网络购物模式近年也出现变化,尤其是直播、短视频电商模式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平了“双11”购物高峰的曲线。大学生小路表示,自己大部分的网络购物都是通过刷短视频后购买,或直播间下单,对她来说几乎每天都是“双11”。她告诉记者,平常刷短视频看到喜欢或必须要用的就直接下单,不会刻意等到“双11”,并且很多直播间日常促销力度也很大。
“双11”把网络平台购物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但随着移动网络商业的发展,更多网络场景的出现,消费模式变得愈来愈丰富,给更重视消费个性化和体验感的Z时代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
刺激消费政策 线下同样热闹
如今的“双11”已经不仅仅是线上的购物狂欢,更是线下的促销季。不仅线下店舖大力推出折扣活动,就连政府部门也通过发放消费券的形式刺激消费。
过去一段时间,国务院相关部门一直出台针对消费领域的相关政策,以刺激消费增长,各地方政府也全力支持消费发展。11月2日,河南省在全省投放金秋消费券,支持包括餐饮、住宿等消费,这已经是河南省第四轮发放消费券,对促进线下消费起到极大的作用。
郑州网红商场正弘城的一名餐饮从业者表示,这段时间用消费券来店里用餐的人很多,正好今年“双11”也是商场开业6周年,商场本身也有不少促销活动,明显感觉到今年商场消费人气要比过去几年升温。
在过去一段时间,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强调今年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所以第四季度要实现经济V形反转提升,必须要让消费这个引擎马力更足。在这关键时刻,能够让“双11”不仅仅只是网络购物的代名词,更能够成为大消费的助推器,这是各级政府以及从业者的共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