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财经分析/地方化债压力极大减轻\李灵修

2024-11-10 05:01:4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目标于2028年之前大幅降低至2.3万亿元人民币。

   本周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议案,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目前来看,地方化债的总体思路还是“以时间换空间”,利用上调债务限额空间的方式进行债务置换,以实现“隐性债务显性化”的目标。展望未来,地方政府仍将继续凭新债换旧债、用低息债换高息债、以长期债换短期债,借此解决自身的债务问题。

  决策层于2018年曾提出“十年化债计划”,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至少要在2028年以前成功完成化解。但眼下地方财政面临诸多难题,特别是房地产仍处调整期,土地出让金收入仍不稳定,地方债务偿还压力极大。

  隐性债务大幅降低

  想要在地方化债问题上取得突破,重要一步就是要打开地方显性债发行的“上限”。这次增加的地方债限额空间,主要是指特殊再融资债与特殊新增专项债的可发行规模上限。

  过去地方政府受限于债务总额限制,转而通过城投平台进行融资,最终造成隐性债务尾大不掉。今次人大常委会的表决,就是指导地方政府用显性债置换隐性债。

  地方隐性债务主要包括地方融资平台为公益性项目融资、政府提供担保的债务,以及政府购买服务、PPP项目、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违规融资,体现在银行报表上的形式包括城投贷款、城投债券、非标资产等。

  据财政部公布数据,2023年隐性债务为14.3万亿元。经过一次性增加债务限额6万亿元,以及未来五年每年安排新增专项债8000亿元,两者合计10万亿元,再加上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自然到期。这意味着,在2028年之前,地方政府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大幅降低至2.3万亿元,不及2023年的六分之一,极大减轻了化债压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