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互联互通十周年2/外资增持中国资产空间大 互联互通续扩容

2024-11-12 05:01: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港交所发表白皮书,回顾互联互通机制过去10年发展历程。

  港交所回顾互联互通机制过去10年发展历程,最新发布《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十周年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当中提到内地投资者截至9月底经由港股通持有香港证券投资组合的市值已达到3.359万亿港元,相比2014年底增加257倍。今年首三季度,北向及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额分别录得1233亿元人民币和383亿港元,与2014年开通首月相比,分别增加21倍和40倍。《白皮书》提到扩大及优化机制,可以为到内地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大公报记者 周宝森 毛丽娟

  沪港通在2014年启动,为香港证券市场翻开全新一页。《白皮书》指出,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在2014年11月启动,经过两年平稳推动,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在2016年12月扩展至深圳市场。截至2024年9月底,沪深港通机制下合资格股票超过3300只,覆盖沪深港三地市场上市公司总市值的九成,成交规模的八成以上。

  南向持仓逾3万亿 10年增257倍

  内地南下资金为港股市场提供重要的流动性。参考《白皮书》数据,今年首三季内地资金南下日均成交额383亿港元,相比2014年开通首月增加40倍,占港股成交额的比重已增至16.9%。另一方面,今年首三季境外资金经由互联互通机制日均买卖A股成交额为1233亿元人民币,相比2014年开通首月增加21倍,占A股市场成交总额的6.7%。

  此外,内地资金增持港股,对港股估值提供重要支撑。《白皮书》数据显示,港股通已成为内地中长期资金开展境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渠道,进而带动内地投资者更广泛地参与香港证券市场。截至2024年9月,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持有的证券资产总市值约3.359万亿港元,相比2014年底增加257倍。

  至于ETF通,自2022年7月启动以来,交易金额稳步增长。截至今年9月,北向ETF累计成交3560亿元人民币,南向ETF累计成交1.05万亿港元。以2024年第三季度数据来看,北向ETF交易日均成交17.6亿元人民币,是开通当月的89倍;南向ETF交易日均成交25.3亿港元,约为开通当月的12倍。

  沪深港通在过去10年取得亮眼成绩,《白皮书》认为,这情况反映互联互通机制在连接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推动内地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为中国和国际投资者创造利益方面的长期有效性。展望未来,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中国在全球经济成长、创新和永续发展议程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国际投资者有很大空间增加中国资产在投资组合的比重。

  引入先进理念 推动资本市场开放

  另一方面,内地证券业也认同互联互通机制取得丰硕成果。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机制为两地市场引入更多资金,同时也引入了价值投资理念,特别是在投资理念与投资策略方面实现了国际化。一些外资作为北向资金流入A股市场,带来了先进的理念,成为推动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力量。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亦表示,互联互通机制未来可围绕国家战略,进一步提升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水平,比如支持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国际平台获取高端要素资源,打造内地优秀企业“出海”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构建“一带一路”政府及市场主体的投融资平台,支持离岸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探索数字人民币等数字货币用于跨境投融资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