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牛潭尾规划127公顷 建大学城新医学院

2024-11-14 05:01: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牛潭尾发展区总面积约127公顷,将分三个主题发展,土地平整工作料最快2029年起完成。\大公报记者遂初摄

  政府持续推出北部都会区发展细节,昨日公布牛潭尾的初步规划建议,总发展面积约127公顷,当中46公顷将发展大学城,包括本港第三所医学院,另预留9公顷土地兴建一所综合医院,除提供医疗服务外,亦会发展为一所医教研三重功能的教研设施。港铁北环綫牛潭尾站附近和大学城内将兴建公共运输交汇处,为居民、医护、学生等提供公共交通及转乘接驳服务。

  政府预计,最快2029年起完成土地平整,首批居民最快2034年起可陆续迁入。为了提速提量,政府考虑采用“原址换地”、“铁路加物业”等开发模式,借助市场力量,帮助提早开始土地平整,加速整个项目发展进程。\大公报记者 王亚毛

  牛潭尾位于北部都会区的创新科技地带范围,在锦绣花园对面,未来北环綫主线建成后,牛潭尾与新田科技城仅一站之隔。政府向立法会提交文件,交代牛潭尾的初步规划建议,总面积约127公顷的发展用地,分三个发展主题,包括北都大学教育城、综合医教研医院及第三所医学院,以及综合住宅社区。

  综合医院集医教研于一身

  发展局表示,牛潭尾东部将预留46公顷、超过三分之一的范围发展大学城,鼓励本地专上院校与中外知名院校,以灵活创新模式,包括跨院校、跨学科、跨界别及跨境合作,开拓更多创新、前沿和高层次的本科、研究生以及专业程度的品牌课程、研究合作和交流项目。同时希望院校能够发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推动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香港。

  政府发言人表示,现时难以预计会有多少大学入驻,初步预计大学城可容纳3.8万名学生,未来将会预留2万个学生宿位。大学城用地范围内,预留兴建本港第三所医学院校舍的用地,政府发言人表示,参考现有两间医学院,占地面积约在2至5公顷左右。未来争取在明年内完成审议大学提交的建议,向政府建议胜任的大学成立新医学院。

  牛潭尾中部位置将预留9公顷土地兴建一所新综合医院,提供约3000张病床,为北都现有人口和新增人口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同时开设教学、培训及研究设施。政府表示,考虑到建议开设的第三间医学院,新综合医院亦可成为教学医院。

  或原址换地 补地价后开发

  政府预计,由政府主导的土地平整及基础设施工程,最早可于2027年展开。首批房屋、综合医教研医院及大学城用地,预计于2029年起陆续完成平整。

  根据地政总署的纪录,牛潭尾接近130公顷的总发展面积中,约6成为私人土地。发展局表示,当局亦会考虑原址换地、“铁路加物业”等开发模式,让发展商在补地价后作发展用途,借助市场力量提速提量,并确保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原址换地或会早于政府2027年作土地平整的工程起步,土地平整的担子不会全部在政府,认为可加速整个项目发展,因一旦发展商延迟原定的建筑期,将要缴交罚款,相信发展商会抓住参与北都发展的机会。

  交通方面,政府计划在牛潭尾站附近和大学城内,分别兴建公共运输交汇处,提供公共交通及转乘接驳服务,为未来居民、综合医院职员、访客和病人,以及大学城学生和教职员等提供交通服务。

  议员:须做到“基建先行”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刘国勳认为,牛潭尾初步规划布局合理,令整个创新科技地带分工更清晰、更完整,能与毗邻的新田科技城及河套港深创科园产生协同效益。他期望当局能因应牛潭尾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北环綫的建设,落实“基建先行”的原则,以免牛潭尾及新田一带的居民及企业成为基建滞后的“开荒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