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香港已成为一站式投资平台,服务内地及国际投资者,捕捉市场发展红利。
互联互通机制自2014年启动至今已历10年,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接受访问时指出,互联互通对香港金融市场产生“量”与“质”的贡献。“量”方面,沪深港股通启动,为香港证券市场提供额外成交量。“质”方面,香港金融市场地位得到提升,成为内地与国际投资者的一站式投资平台,并实现特区政府对互联互通机制的宏观愿景。许正宇强调,互联互通机制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元素。\大公报记者 刘鑛豪
内地与香港市场的联通可以追溯到内地公司以H股形式在香港发行新股上市。许正宇指出,早期许多内地公司以H股形式在香港上市,但两地市场联通只限于一级市场,直到2014年扩展至二级市场。经过10年发展,互联互通机制对香港金融市场产生“量”与“质”的贡献。“量”方面,在机制启动初期至今,北向通日均买卖金额由47亿增至2700亿元人民币。南向通日均买卖金额由约100亿增至超过1000亿港元。
捕捉金融市场发展红利
至于“质”方面,国际投资者若想参与内地金融市场的发展红利,将可以使用香港作为平台进入内地;同样地,内地投资者若想捕捉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红利,也可以通过香港作为平台。香港已成为一站式投资平台,服务内地及国际投资者。这正正是特区政府对互联互通的宏观愿景图。
许正宇表示,全球经济重心由西向东移,国际投资者寻求分散投资,一方面产品种类要更多元化,另方面投资地区也要多元化。这股潮流对香港有利,环球资金既可进入香港购买港股,也可以在香港使用互联互通机制,投资内地股票、债券资产。互联互通机制也有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皆因国际投资者可以使用持有的人民币投资人民币资产,他们提供更多运用人民币作为投资的渠道。
许正宇称,海外其他地区都有互联互通的事物,例如东盟国家设有股票互联互通安排,澳洲与新加坡都有类似安排,唯独内地与香港的互联互通机制最成功,这可体现在交易量,持续丰富的产品量,不断优化的交易机制,确保投资渠道保持畅通。互联互通机制已成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金漆招牌的重要元素。
成为国际企业融资平台
许正宇进一步指出,因着互联互通机制,突显香港作为国际企业融资平台的优势。倘若国际企业选择在香港作第一上市地点,不单享受到香港市场的流动性便利,也能够在港股通机制下,享受内地市场的流动性。而最吸引的地方是,内地市场的流动性远远相较香港的流动性巨大。为此,特区政府官员出访其他国家时,都会鼓励当地企业以香港作为第一上市地点。